20岁拿起惊堂木,说三国话隋唐,英雄好汉、才子佳人他一说就是60年。60年里,他饱受磨难,几经沉浮,“文革”时哑了嗓子,九颗牙被踢掉,却从未放弃过这片舞台。于今年迎来从艺60周年的单田芳,昨日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他说,“我不会休息,我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直说下去”。
尴尬:吐字太用力,假牙喷出惹笑场
感动:冒雨说评书,观众打伞齐捧场
北青报:您第一次登台的情形还记得吗?那会儿是什么状况?
单:我第一次登台正赶上好时候,那会儿刚刚解放,百废待兴,文艺界一片繁荣,京评歌曲话皆是如此。我的评书很快就获得成功。第一次表演,初学乍练,一登台都不知道怎么说,感觉是胡说一通,说完都想不起来说了些啥,我自己特别不满意。每个人都是从失败中摸索进步的,有了失败,才有了后来的成长,因而并不觉得遗憾。
北青报:60年来,在那么多场表演中,给您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哪一场呢?
单: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因为演出太多了,遇上的事儿也很多,一时间很难全部回忆起来。我就举几个例子吧。有次我刚镶上假牙,但说书假牙不好使,结果我吐字太用力,说“呔,你往哪里走……噗”——假牙喷出来了,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我赶紧让他们打着手电把我假牙给找回来。还有几次露天演出,冒着雨说书,几千人打着雨伞听,说书这东西,不像唱歌几分钟就完了,一说就半小时。我心里就很着急,外头下着雨,头上冒着汗,生怕说得不精彩,辜负观众。您还真别说,这半小时,观众真坚持下来了,把我感动得……打那之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门工作做好,对得起观众的支持。
喜欢王玥波:所有批评意见,我都接受
爱看“好声音”:所有新事物,我都感兴趣
北青报:您广受观众喜爱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觉得您的评书有的不符合历史,时常会有粗口。对于这些批评您怎么看待呢?
单:我衷心接受这些意见,但我也有保留的意见。评书是一种演义,不是正史,也可能“理儿不歪,趣儿不来”,自己会有意无意地把历史说反了,今后我会注意改改这些毛病。
北青报:曲艺界如今涌现了不少年轻的评书演员,如王玥波,他的语言包袱设计更加时尚,经常出现时下热门的词儿。您怎么评价这种变化呢?
单:时代不一样了,不管是评书还是相声,都涌现了很多年轻艺术家。我听了一些年轻人的书,觉得很好,他们很有作为,能把老书新说,加进去很多过去没有的比如“给力”这样的新词儿,观众反响也很好。我不反对这种变化,我自己也很感兴趣。评书这门艺术也需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符合时代的要求,跟上观众的心理。
北青报:听说您也爱看《中国好声音》?
单:所有的新事物,我都很感兴趣。他们的演出我很欣赏,有好东西我随时都可以吸收用到我的评书上。作为观众,我也希望他们能不断创新,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
习惯:凌晨三四点起床录评书
愿景:热爱评书活到老说到老
北青报:您觉得评书未来应该如何发展?您对年轻的艺术家有什么建议呢?
单:我搞了一辈子评书,我热爱这门艺术,也关心评书的命运。评书要往高端发展,希望年轻人增加更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让评书更有竞争力。
北青报:听说您现在依然坚持凌晨三四点起来录书,工作。是什么力量让您坚持60年不间断?
单:其实我不觉得这是个负担,这是我的乐趣也是我的习惯,清晨起来读读书看看历史查查资料是我现在最大的爱好。
北青报:您现在80岁了,有退休的打算吗?
单:我现在也说不好,我热爱这门事业。我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要把钟撞响,有多大力量我使多大力量,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大家。只要我身体还好,我就坚持下去,活到哪天说到哪天。
北青报:您平时怎么安排您的晚年生活?
单:我的晚年生活安排得特别充实。我家四世同堂,我的晚辈的晚辈都有了,他们都生活得幸福快乐。我现在的生活十分充实愉快。业余时间我就带重孙子旅旅游,开开眼界,散散心,这是最好的消遣。文/实习记者 尚睿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