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广州每年将投入6000万元用于文物保护工作

时间:2014年09月11日 09:53 来源:羊城晚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一系列文保文艺盛事,让不差钱的广州迎来文化的春天——

  “今年起至2018年,广州每年将投入6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文物保护工作。”在昨晚的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赵冀韬说。

  9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广州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请示,其中每年对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费用达到2100万元,超过总投入的1/3。

  举措

  1

  西关大屋将专项投入

  昨晚的市府常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赵冀韬介绍说,广州从1956年至今分别进行了五次文物普查,最终由各区、县级市政府核定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为3010处。其中,国、省、市、县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47处(单体文物1109个),登记保护文物单位2463处。

  赵冀韬透露,广州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有两大特点在全国首屈一指:“首先是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设立专项资金。其次,从2014年到2018年,每年广州文物维修将会得到大量的‘输血’,这在全国也是比较少见的。”

  赵冀韬说,资金的运用首先要考虑面上的急难险重,危险性高的要先修缮。同时,在一些重点项目的资金安排上,专项资金里有一部分用于科学研究,政府也希望能将专题的科学研究与文物维修的资金有机结合。“比如我们对广州流溪河新旧石器时代历史脉络的研究和抢救,可作为专项文物研究课题和专项文物保护资金进行投入。今后像西关大屋等这样带有广州历史文化遗产特色的,同时又是文物保护范围的,属于文物保护法要求的保护对象,政府都会进行专项投入和专项研究,在这6000万元的专项保护资金中予以投入。”赵冀韬说。

  专项资金具体如何分配?赵冀韬罗列说:“国有土地出让前的考古勘探和发掘费用,每年计划安排1200万元。国有文物抢救1200万元。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和保养每年2100万元。聘请文物保护监督员900万元。文物保护科学研究450万元。奖励每年安排50万元,总共6000万元规模。”而对于国有、非国有文物资金的分配比例,赵冀韬解释,该分配比例是按照此前整个广州的文物修缮申请数据得出的。到今年年底,政府将通过保护资金的实际执行情况来进行下一步的计划。

  按照各区申报项目以及最终核定的数据,越秀区将获得最多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共计630万元,包含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和监督员的费用。

  举措

  2

  将聘监督员“认养”文物

  在专项资金的六大用途中,聘请文物保护监督员的支出占到15%。

  市文化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羊城有200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上万座,相较之下,文化执法人员仅有约200人,而文保工作只是他们的11项工作任务之一。“多年来,人员力量远远不够,很多时候,都只能做到‘(文物被破坏)事后执法’,而很难做到‘事前监督’”。

  根据《广州市文物保护监督员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文保监督员的申请资格非常“宽泛”——只需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无任何犯罪记录便可。

  征求意见稿中提及,文保监督员的职责是“认养”文物点,定期上报或反映当地文物保护的各种信息,包括每月上传负责区域内文物点的影像,对负责区域内文物点进行定期打扫卫生等。其权利则是,可凭证免费参观市属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保护单位。

  “怎么保护好文物?就是通过文物监督员对文物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巡查来实现的。”赵冀韬说,目前,广州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将建立自下而上的文物监控信息情报网,争取到本月底完成全市文物保护监督员的建设,9月底召开文物保护监督员的成立大会。

  举措

  3

  建立全市文物数据库

  针对广州文化遗产分布广、数量多、文化遗产保护和施工管理工程大等特点,赵冀韬透露,结合正在开展的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相关部门正在酝酿建立全市性的文物信息数据库。

  赵冀韬介绍说,广州文物保护信息数据库项目将进行融合创新,开发一套满足多层次需求的文物保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提升文化文物研究、保护和推广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同时,我们还将建立起一套广州市文物损害风险评估体系。”赵冀韬坦言,文物保护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要随着维修建立一套动态的文物损害的评估体制,做足预案使广州市主要文物得到及时、到位的保护和维修。

  此外,广州将推进广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成立。为了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保护事业中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搭建政府、民间组织和人士、研究团体之间的桥梁和合作平台,共同宣传保护政策,投入文物保护事业,促进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羊城晚报记者 张林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