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吴昌硕后人仅留其5件作品 将其余作品捐赠

时间:2014年10月21日 14:13 来源:钱江晚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今年是一代宗师吴昌硕诞辰170周年。不久前,吴昌硕曾孙吴超、吴越,任伯年的曾孙任克陆等一批海上画派艺术名家后裔到余杭超山的吴昌硕墓前拜祭,并为“海派后裔创作基地”揭牌。他们希望今后每年能来超山落个脚,纪念吴昌硕。

  吴昌硕有三子,大子早夭;二子后人早年移民国外;三子曾在塘栖为官,其膝下子孙曾一直守护着上海南昌路上的吴昌硕老宅。

  上海吴昌硕纪念馆副馆长、杭州西泠印社社员吴超,是吴昌硕的曾孙,他说:“我家在上海南昌路上的老宅是曾祖父留下的,一间八九平方的阁楼里,曾经塞满了他的作品。可惜的是,由于历史的动荡,曾祖父90%以上的作品已经被毁,留下的不到十分之一。”

  这些年,吴家后人将传承或四方收集到的吴昌硕诗、书、画、篆刻精品及资料,屡次捐赠给浙博、西泠印社及安吉、余杭、上海等地的吴昌硕纪念馆充实馆藏。

  目前,吴超等兄弟姐妹5家人,仅留了5件吴昌硕的作品作为纪念,由家族成员共同保管。

  对超山,曾长孙吴超还是挺有感情的。他回忆说:“小时候,我常跟着祖父来超山玩耍。祖父说,曾祖父喜欢梅花,身前常与友人流连超山,常常去超山的海云洞看风景。”

  很多人去过超山,但却不知海云洞在何处。当年,吴昌硕在海云洞望着满山堆蓝叠翠,诗兴大起,口占五言诗一首:“海云吁洞中,云叠海重重。气象汤洪水,尘缘了暮钟……”这首诗,随后被刻在海云洞壁,与北宋赵清献的“海云洞”题字为邻。 本报记者 施雯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