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第二届中国歌剧节将举行 四川歌剧《苏武》展演

时间:2014年10月29日 09:34 来源:成都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记者昨日获悉,由文化部等主办的我国歌剧界最高级别艺术盛会、第二届中国歌剧节将于明日在武汉举行,这场文化盛宴上,四川两部新创作品——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的歌剧《苏武》和四川凉山歌舞团的音乐剧《彝红》入选展演剧目,将在歌剧节期间与观众见面,也将有机会角逐大奖。

  20台剧目新创为主

  名家名团荟萃

  记者了解到,本届歌剧节将展演的20台剧目,由文化部从各省申报的近40台剧目中精心挑选而来。歌剧节期间,将在武汉的各场馆展演。参展剧目题材丰富多样。有革命历史题材,如《八月桂花遍地开》《党的女儿》《彝红》等;有以歌颂爱国主义精神为主旨的抗战题材,如《中华儿女》《血原》等;有历史故事题材如《苏武》《貂蝉》《运之河》《钓鱼城》等;还有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现实题材作品,如《以青山的名义》等。20台参演剧目主要以新创作的作品为主,占全部参演作品75%左右,如《高山流水》《赵氏孤儿》《苏武》等。同时既有剧场版歌剧作品,涵盖80%以上参演剧目,也有音乐会版歌剧作品,如《木兰诗篇》《悲怆的黎明》等。很多参演单位组织了全国一流创作团队打造自己的剧目,阎肃、王晓鹰、王祖皆、关峡等全国著名编剧、导演和作曲家都参与了本届歌剧节剧目的创作工作,戴玉强、殷秀梅、幺红等著名歌唱家将一展艺术风采,中央歌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交响乐团等国字号团体将呈现不俗实力。

  聚焦民族题材

  《苏武》《大汉苏武》争辉

  四川两部歌剧《苏武》《彝红》备受关注。《苏武》将于11月5日、6日亮相武汉市艺校实验剧场。该剧由国家一级作曲家、川音院长林戈尔作曲,中戏教授、著名歌剧艺术和理论家陈子度导演。中国歌剧舞剧院新生代青年歌唱家毋攀扮演“苏武”,2011年他曾凭借《红河谷》剧中饰演的琼斯一角,在首届中国歌剧节上荣获优秀表演奖。女一号玉娘的扮演者陈小朵曾凭借在歌剧《青春之歌》中的精彩演出,2011年在成都举行的第26届梅花奖颁奖典礼上,斩获歌剧组别唯一的“一枝梅”。

  值得一提的是,《苏武》是林戈尔编写上演的第三部歌剧作品。前作音乐会歌剧《娥加美》一举荣获首届中国歌剧节优秀音乐创作奖(歌剧音乐创作最高奖)、优秀表演奖、剧目奖三项大奖。《苏武》是林戈尔创作于1994年的作品,当初在试唱时,主演一开始都不相信《苏武》是作曲家20年前的作品,由衷赞叹“具备一流的学术水准,旋律流畅优美,刻画人物非常生动。”林戈尔向记者介绍,歌剧取材苏武牧羊,用尽人皆知的故事来架构作品,容易引起观众共鸣。他的音乐中,有大气悲壮的《我的名字叫苏武》,充满家国情怀的《我是一架风筝》等咏叹调,力图从不同侧面刻画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19年持节不屈、最终回归故土的心路历程。此次,苏武还遭遇“撞车”,陕西歌舞剧院《大汉苏武》也将参演,两部都是民族原创歌剧佼佼者,两强相遇必将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主旋律讲究以情动人

  “彝海结盟”搬上音乐剧舞台

  音乐剧《彝红》11月8日、9日将在武汉洪山礼堂唱响。该剧以红军战士天红、彝族小伙拉铁、彝族姑娘妮扎嫫三人的爱情、友情故事为主线,讲述红军长征过彝区时,刘伯承与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的历史故事。彝海结盟是一个厚重的历史题材,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壮烈的故事,但在舞台上表现的并不多。更让人吃惊的是,这部音乐剧所有演员均为凉山州歌舞团的声乐或舞蹈演员,并不具备专业音乐剧表演技能,导演曹平用一个月时间调教打磨,最后呈现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他说:“刚排练时,他们在舞台上连说话、走路都不会,但这样演员在舞台上反而是一种真情实感的、原生态的表演,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彝海结盟”是一段英雄传奇,《彝红》也是一部主旋律作品。在编剧、四川人艺院长李亭的笔下,则把“彝海结盟”作为一个大的背景,全剧以一个爱情故事为主线。“一个小女孩看到红军战士后一见钟情,一直暗恋着他,而那个红军战士直到牺牲都不知道。”作为一名非常优秀的编剧,李亭作品很多,也有很多主旋律的作品。《彝红》这样的题材,用爱情故事做主线让人觉得非常意外。李亭坦言,她理解的成功的主旋律作品就是“以情感人”。“我们不让演员看剧本,因为他们都不习惯看剧本。我就直接带着演员把剧本朗读了一遍,就已把他们感动得一塌糊涂了。”这部作品中,刘伯承和小叶丹都没有上场,但他们在台上有一个化身,就是一面红旗。

  今年8月,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我们的中国梦·优秀新剧目演出季”上,《彝红》蓉城首演引起广泛好评。有专家认为,《彝红》将传统红色题材与音乐剧这种当代舞台潮流结合在一起,借助凉山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有主题思想又回味无穷的故事,有人物形象又有文化特质的戏剧作品,在历史事件、戏剧冲突与民族风情的交织中,获得“敢为英雄事,彝人自风流”(刘伯承语)的历史认知和审美愉悦。记者 陈蕙茹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