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50名中法艺术家共筑中法艺术公园

时间:2014年10月30日 14: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新网北京10月29日电 (记者 马海燕)适逢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50位中法艺术家将用200余吨埃菲尔铁桥拆卸后的钢铁为主要材料,制作艺术品打造一座中法艺术公园。

  这座占地20万平方米的中法艺术公园由法国文化中心和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落户广东顺德,定位是南中国地区最大的国际公共艺术交流平台。艺术家在开放的空间里创作,采用跨界方式,用雕塑、影像、装置、油画、水墨等多种手法,让中西艺术家的创作思想联姻,并与人们的生活发生碰撞,给人无限思考与想象的空间。

  法国艺术家阿兰·阿维拉担任总策展人,鲁明军、付晓东、胡斌三位中国中生代策展人倾力相助。参与的中国艺术家包括隋建国、展望、王度、林一林、徐坦、梁硕等,法国艺术家有Marc GERENTON、Phillipe BERRY、Guillaume COUFFIGNAL、Quentin GAREL、Bruno DURIEUX、Fran?ois WEIL等,都是活跃在两国当代艺术界的出色艺术家。

  中法艺术公园的缘起与埃菲尔铁桥有关。1862年,埃菲尔铁桥在法国南部小城巴约讷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座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埃菲尔设计的铁桥并没有像他的另一件作品——埃菲尔铁塔那样脍炙人口。不过,它还是成了巴约讷的著名景点之一。150年后,“寿终正寝”的埃菲尔铁桥无法再投入使用被废弃拆毁。

  作为中法艺术公园项目的发起人和艺术总监,樊哲敏锐地把握了这个历史性的艺术创作机会。当大部分铁桥铁架将面对送往高炉的命运时,樊哲带领团队回收了200吨铁架并运回中国,筹划了这样一座公园。

  经过长达两年的筹备,中法艺术公园于今年逐步完成,中法两国艺术家陆续来到广东进行驻地创作。在陆续问世的艺术作品中,有两件作品值得一提,完美印证了中法历史文化的渊源。上世纪60年代,法国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欧美国家,但当时两个国家的领导人却未能见面,这不啻为一个遗憾。策展人阿兰·阿维拉希望通过这次有历史意义的活动,让两位历史伟人在艺术时空重新实现相遇的机缘。于是有了法国艺术家Catherine VAL的雕塑作品“戴高乐”字样的的签名雕塑,与中国艺术家黎明的“毛泽东”字样签名雕塑的对话。

  计划于今年11月20日开园的中法艺术公园将免费向公众开放,参与者希望以此唤起艺术与公众的对话。(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