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中外学者纪念收容近30万战时上海难民的法国人饶家驹

时间:2014年11月10日 10: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新社上海11月9日电 (记者 许婧)“饶神父在南市区救济难民,对我而言是记忆犹新,幼时的我非常敬佩饶神父”,80高龄的刘复田9日来到上海师范大学,参加中国首次举办的纪念法国神父饶家驹的国际研讨会。

  近年来,德国商人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国际人道主义行动广为人知,但饶家驹这位较之拉贝,更早挽救无数中国人生命的法国人,却一直知者寥寥。与会中外学者认为,这位在中国抗战中失去右手的独臂教父,堪称“上海拉贝”、“中国辛德勒”。

  1937年11月,饶家驹在上海方浜中路、民国路(今人民路)内创立战时平民救护的难民区——饶家驹区,延续至1940年6月,保护了30多万中国难民,此后又在广州、汉口等地设立安全区,救援中国难民。

  “饶家驹首创的保护平民安全区模式,直接促成了战后《日内瓦条约》修订,加入了战时平民保护相关条款,其实,这就是写入国际公约的第一个‘上海模式’”。上海师大人文学院院长苏智良教授介绍说,二战结束后饶家驹又赴德国救济难民,并因劳累过度而逝世。

  研讨会上放映了上海音像资料馆制作的《饶家驹与战时难民保护》历史纪录片,上海战时难民代表、86岁的王晓梅看完抑制不住激动,连称“就是这么回事”,她讲述在难民区的亲身体验,“日军晚上会到难民区内强征女孩,我和姐姐晚上就带着被褥到这里睡觉,因为这里处在难民区中部,日军并没有到这里来抓人”,老人至今非常感激饶家驹从侵华日军手中留下了王医马弄24号这块安生立命之所。

  苏智良说,现在纪念饶家驹,不仅为纪念,“当今世界,仍存在着战争、暴力和杀戮,难民救助始终为国际社会关注,饶家驹在国际上为战时保护平民创立了具有典范效应的模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在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中国世界历史学会名誉会长汤重南看来,从饶家驹、拉贝等国际和平友好人士的事迹,可见中国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明年又适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与会中外专家倡议,在原南市难民区旧址建立纪念碑和饶家驹纪念像,建立纪念馆,同时保护难民区原来的建筑。

  “我们希望有更多像刘复田一样,生活在原来南市难民区的老人能站出来,讲述自己曾经的生活经历和日军暴行,让那段历史大白于天下”,苏智良说。

  当天,中法友好年项目“饶家驹与战时平民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闭幕,该会由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市历史学会联合主办,来自法、德、美、荷兰和中国各地学者约90人参加了会议。(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