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4年中国戏剧舞台
年度戏单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先来看看北京人艺和国家话剧院两大国有剧院的戏单,北京人艺的原创剧目包括《吴王金戈越王剑》、《理发馆》、《公民》三部原创大戏以及《洋麻将》、《我们的荆轲》、《阮玲玉》、《小井胡同》、《天下第一楼》、《雷雨》、《茶馆》、《窝头会馆》等复排剧目。国家话剧院的原创剧目包括《离去》、《暴风雪》、《红字》、《长夜》、《四川好人》、《山楂树》以及复排剧目《死无葬身之地》、《纪念碑》、《枣树》、《萨勒姆女巫》等。
结论
从这份戏单可以看出,两大剧院在2014年交出的原创剧目戏单难以令人满意,总共不到十部新戏,都反响平平或者干脆石沉水底,不泛一丝涟漪,更不用说口碑和票房。比起前两年的话剧《活着》、《烈日灼伤》、《窝头会馆》等高峰作品,差距何止几条街。
诸多不适
人艺的优势依然是一大批保留剧目,但即便是照搬这些保留剧目,也因为戏剧观众的更新换代而引发很多不适。《茶馆》整个剧组的松散导致在天津演出时提前打开大幕,《雷雨》悲剧故事却引发爆笑,是时候反思这种一成不变的表演方式了。话剧演出场次多了,是不是也成了另一种不走心的程式化表演?但濮存昕、龚丽君主演的《洋麻将》,放松自如的表演方式得到当下观众的认可,虽然当年于是之、朱琳创造了首演经典,但经典的魅力就在于让今天的观众找到共鸣。而国家话剧院《死无葬身之地》的原班人马重聚也未现当年的轰动,是因为戏剧市场这十几年来已经发生诸多变化,所谓“以不变应万变”的经典传承,在今天确实值得怀疑,一方面是这世界变化快,另一方面也是作品本身和排演方式是否经典,可能都要重新考量。
结论
所以,2014年的话剧舞台几乎可以用“断档”来形容,经典作品不再拥有铁杆拥趸的顶礼膜拜,而新作乏力又没有足够吸引力来让观众追随,在这样的情况下,观众期待看有营养、有内涵的好戏愿望是国内话剧舞台不能给予的。所以,今年引进的外国话剧格外多。
同步世界
话剧本身是个舶来品,除了本土创作,2014也是“戏剧不设防”地让业内外观众都大开眼界的一年。从年初北京人艺的戏剧邀请展,到天津曹禺戏剧节,再到年末轰轰烈烈的奥林匹克戏剧节,可以说这一年来我们坐在家门口,终于和世界同步看到国外的好戏是什么样子的。《弗兰肯斯坦的灵与肉》舞台录像让我们看到世界上最优秀的剧目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天津大剧院演出的《耶德曼》和《假面·玛丽莲》让我们看到国外前卫话剧的开放;《朱莉小姐》则让我们看到国外舞台技术的先进。在2014年末,特尔佐布罗斯、铃木忠志、欧丁剧团等这些世界顶尖的艺术家和话剧团体集体亮相北京,让多年处在盲人摸象状态的戏剧学生大呼过瘾,虽然票价还是很高,但至少比出国看戏还是节约了太多成本。
台湾的话剧《人生第十四堂课》、《淡水小镇》、《往事只能回味》都没有摆脱“台湾式唠嗑”的模式,宣传噱头很足,但戏剧本身还是偏于空洞。民间戏剧今年活跃度也不强,鼓楼西剧场演出的《枕头人》和饶晓志导演的《东北往事》、《你好,疯子》几部戏还算是比较突出的。此外,“麻花舞台剧”已进入常规化运作,看点十足,即将开启“麻花电影”新纪元;赖声川导演的保留剧目《他和他的两个老婆》也已拍完电影,等待上映;《你好,疯子》引来电影投资,拍摄计划已启动。
结论 戏剧跨界电影将成为2015年一个亮点。
晨报记者 和璐璐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