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大北窑天桥苏州街 揭秘北京那些奇葩地名的由来

时间:2015年01月08日 08:31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字号:       转发 打印

  北京那些奇葩地名的由来

  北京有许多地名都很有意思,什么奶子房、小西天,外加各种胡同和斜街,其实,在这些奇葩地名的背后都有很多故事,这些故事就算是老北京都不一定清楚。

  

  北京有很多窑,大北窑,黑窑厂街,刘家窑,大瓦窑,小瓦窑,崔家窑、鲍家窑、邓家窑、严窑、魏窑等。为什么这些地名都带一个窑字呢?是因为当时明成祖为了自身的政治需要,在公元1421年迁都北京。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大量陕西工匠涌入北京,使得北京的窑逐渐增多,并集中在南城一代。当时的窑主要生产砖瓦,这些都是兴建新北京城的必需品。

  呼家楼

  大北窑向北二、三里,有地名“呼家楼”,相传此处有一呼姓财主,盖了楼(也就2层),高高地俯视低矮的民居,久之成为附近的地标。被过往行人将此地称为“呼家楼”。

  南礼士路

  在20世纪的前四十年,北京城通往门头沟等郊区的交通非常不便,于是在阜成门附近租驴前往,成了当时普通家庭的最佳选择。因此在阜成门附近出现了一条“驴市路”,专供行人租驴西去。而且当时在附近还有著名的白云观,此处经常举办庙会,于是骑驴游白云观就成了当时的时尚。直到解放后,在调整地名时,由于此处已不再租驴,且“驴市路”不够文雅,就将此路改称礼士路,而此路的南段,就成了南礼士路。

  五棵松

  清代时,此处有提督邵英的墓地,周围有五棵高大的古松。当时的人们去往北京的西部十分不便,且常有土匪打劫,于是行人们就相约在五棵松树下碰头,然后结伴而行,五棵松这个地名于是从此叫开了。后来1965年国家修建地铁,由于技术问题,使得这五棵松树相继死掉,为了纪念这个地名的历史意义,在此处补种了五棵松树。

  苹果园

  相传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太监比较得宠,揽到了很多私房钱,他于是在京西买了一大块地,种植各种瓜果。但可能由于水土的问题,这里只有苹果长得最好,于是他吩咐只种苹果。就这样,京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苹果园。当然,后来这里的苹果树被砍掉改成了农田,但这个地名却已经叫开,没有改变。

  苏州街

  清朝的乾隆皇帝喜好外出巡防,有一次他带着自己的母亲一起去了。此行是去苏州,这也是皇太后第一次游访江南,大开眼界。回到皇宫后仍然对江南的美丽风景念念不忘,但由于年事已高,不能经常出游。乾隆皇帝事母至孝,于是决定将从万寿寺一直到海淀镇的沿线大兴土木,建成了一条长达数十里的苏式商业街,俗称苏州街。这条街道不仅修建得像苏州的街道,而且里面的买卖人也是乾隆皇帝从姑苏城中挑选出来的,可谓原汁原味。很可惜的是,这条街道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的时候被焚毁,此后就名存实亡了。

  天桥

  天桥是古代天子每次祭天时要经过的桥,因为只有天子能走,故称天桥,而天桥下就是著名的龙须沟了。最早的天桥是由汉白玉修成的,十分美观。光绪年间改为石桥。而后,在民国时期,又经过新的修改,使得原本天桥不复存在,但地名却流传了下来。

  长椿街

  长椿街本叫“象来街”。古时皇族很喜欢大象,用他们来搬运物品,拉车。于是就在长椿街附近安设了一些驯养大象的府邸。但是后来由于驯养大象的费用被层层克扣,这些地方便无力再驯养大象,但是名字依然保留,后改为长椿街。

  灯市口

  东华门王府街东,崇文街西二里许,即现在灯市口地区。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民间称为灯节。旧时北京人过灯节不仅要吃元宵,还要逛灯市。北京灯市由来以久,最盛在明代,那时皇帝还曾赐百官放假十日以庆祝灯节,灯市放灯时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远近游观者不下万人,灯市口之名便因灯市而起。

  (本文参考:北京青年报 新华网 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宿静]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