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今日“惊蛰”:南方习俗“祭白虎”、“打小人”

时间:2015年03月06日 09: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上官云)今日为农历正月十六,传统的元宵佳节刚过,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又接踵而至,寓意天气转暖,春雷始鸣。5日下午,文化学者胡野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惊蛰并非节庆,没有形成固定统一的庆祝仪式,但在各个地方上也有些独特的民俗活动,“人们会祭祀雷神祈求风调雨顺,同时在一些地方还会‘祭白虎’化解口舌之争、‘打小人’寓意驱赶霉运,祈求吉祥。”

  溯源流变:惊蛰原名“启蛰” 节气神为“雷神”

  二十四节气在中国流传已久,但“惊蛰”最初的名称却并非如此。胡野秋介绍,该节气在历史上原本叫做“启蛰”,本意为天上开始打雷,蛰伏的小虫子惊醒后也开始活动。但因与西汉皇帝刘启的名字相同,为了避讳而将 “启”改为“惊”。“旧时曾经‘启蛰’、‘惊蛰’同时使用,后来可能因为‘惊’更加生动形象,‘惊蛰’一名遂广为流传。”

  历史上,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的加大,同时由于农耕文明在天气方面有很多相同的诉求,因此包括惊蛰在内的二十四节气被中国临近国家接受,并保留下来。胡野秋笑着表示,早在唐代,韩国、日本等国便都开始使用中国的节气系统,“节气名称都是音译过去的,现在韩语中‘惊蛰’的发音与汉语发音完全相同。”

  一年之计在于春,惊蛰的到来意味着春耕的开始,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人们崇奉惊蛰的节气神“雷神”。过去在这一天,家家户户贴上雷神的招贴画,摆上供品,或者去庙里燃香祭拜。在胡野秋看来,这也代表着对大自然的一种期待,不希望来年会气象灾害。

  “还有的地方会出门擂鼓,因为鼓声与雷声很相似。这也是对‘祭雷神’的一种呼应,核心意义还是祈求吉祥。”胡野秋称。

  各地习俗:“祭白虎”化解口舌之争 “打小人”寓意驱赶霉运

  在二十四节气漫长的流传过程中,不少民间相关的自发活动逐渐演变成民俗,全国各地均有不同。比如在广东一带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说法,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所谓“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绘制黄色黑斑纹的纸老虎。  

  “有些地方的土地庙里会有老虎的图腾雕塑,祭祀白虎后,要用猪油擦老虎的牙齿,使其难以出口伤人,避免以后一年中的口舌之争。”胡野秋介绍道。

  “打小人”也是惊蛰当天南方仍然存留的习俗之一。人们在纸上画好类似人形的东西,以之代替内心痛恨的人,同时以小棒槌等物进行击打,寓意赶跑小人,终年便不会再有什么霉运。胡野秋表示,类似这种习俗都带有一些迷信的因素,属于在旧文明程度不高时的解决办法。

  在食物方面,惊蛰当天倒并无特别的讲究,仅在陕西、甘肃一代留有“吃梨”的习俗,表示可以离家闯荡。不过,在胡野秋看来,这实际上是因为春天伊始,乍暖还寒,吃梨的目的是调理身体,“比如有的地方,没有梨的话会吃枣,用意相似。”

  “这么多年流传下来,随着社会的变化,农耕方式的改变,人们很少再按照节气进行生产工作,节气基本名存实亡。”胡野秋最后略有惋惜地表示,节气将来很可能会变为文化遗产存于书面记载之中。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