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光耀家工作长达40年的98岁“自梳女”欧阳焕燕(左)与姐姐坐在自家的天井中,她自1986年从新加坡回国定居
寻根李家广东祖居 8间房屋展示奋斗史 村民每日关注病情 曾盼能回老家看看
98岁“自梳女”养大李光耀3子女
法制晚报讯(记者 侯懿芸) 李光耀去世了,但属于他的时代意义却远没有结束。其一生荣光,既有新加坡巨变与辉煌的记载,也有祖先来自中国的底蕴传承。
1923年9月16日,李光耀生于新加坡,祖籍为中国广东省大埔县唐溪村。作为特殊时代、地域产生的特殊人物,李光耀的祖上之根扎于中国,为何功成异国他乡?近日,《法制晚报》记者就走访了梅州大埔县、佛山均安镇等地,试图寻找李光耀在中国的根。
大埔县李氏客家人的记忆,印证了那段大埔人移民南洋尘封已久的历史。而曾在李光耀家做工长达40年的欧阳焕燕,也在自己零碎的记忆里,永远记住了“李光耀”的名字。
广东祖居
挂匾额格外打眼 家族人都已不在村中
面向韩江,背靠阴那山脉,山水相依,这便是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祖居地——大埔县唐溪村。
沿着蜿蜒盘桓的山路,来到唐溪村口,可见一排古香古色的古民居,其中一座写着“中翰第”匾额的房子格外打眼。不同于周围白墙的特色民居,这里黄墙黑瓦、飞檐花窗,典雅而不失气势。
据村民介绍,“中翰第”便是李光耀先生的曾祖父李沐文的故居。现在,李光耀家族的人都已不在村里,由村民李国庆负责看护这座祖居。
李国庆告诉记者,李光耀的家族是从其曾祖父李沐文开始远离故土,定居新加坡的。从他提供的一本《唐氏李家族谱》上可以看到,李沐文,号华卿,1848年2月11日出生在唐溪楼下村。其父李立斌和母亲曾氏都是贫苦农民。
族谱上记载,李立斌共有5个儿子,分别名为:沐宠、沐恩、沐祁、沐郊、沐文。沐文最小,据说也最聪明,最受父母疼爱。
家乡记忆
曾祖父聪明有传说 11岁巧答对联
关于沐文的聪明,还在大埔县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天,沐文乘客船外出。因当时天旱水少,河道显得极其狭窄,这时,沐文所乘客船与一艘运石头的货船相遇,两船各不相让,谁都无法前进。
这时,运石的货船老板想出了一个主意,他说:“我出个对子,你答得上,让你先过,否则,就得让我们先走。”这下可把客船主难住了。客船主是个文盲,他吞吞吐吐自言自语道:“我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筐,叫我怎么办?
正在客船主六神无主的时候,小沐文从船舱里跑了出来, 大声说道:“我来答。”
于是,货船主清了清嗓子,满不在乎地出起了对子:“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而小沐文随即挥起身旁一个老人的拐杖,答道:“杖量水面,水长杖短,短量长。”
大家听后,全都为小沐文的机智而高兴,货船主也惊叹这个小孩子的聪颖,主动给客船让出了水路。那一年,小沐文只有11岁。
老屋成景 李光耀从未回过家乡 其弟祭祖带走一把土
如今,“中翰第”作为当地有名的景区,不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从门口的介绍可以清晰地看到,“中翰第”占地230平方米,平房砖瓦结构,属“下山虎”式客家民居建筑,进门是天井,天井直接进去是中厅,门厅和上厅之间用天井相隔。
内有房屋8间,目前陈设了大量关于李光耀及其家族事迹的图文与实物资料。除详尽的家族图外,展馆内还有题为《塘溪骄子,世界巨人》的图片展览,分成四大部分介绍李光耀的传奇人生。
曾经,由于年久失修,“中翰第”一度成为危房。大埔官方2007年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其进行全面整修,并对周围环境进行整治。
一位定居南京的村民介绍,李光耀和李显龙都没有回过唐溪村,“只有李光耀的弟弟李祥耀,几年前回到唐溪村祭祖,离开的时候特意带走了祖屋的一片瓦和唐溪村的一把土。”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他仍有不少感触。
李国庆说,唐溪村是著名的侨乡,现在村里的人口已不足100人,全世界各地的海内外乡亲人数则无法计算,村里每家每户几乎都有人在海外,“上世纪30年代,村中户户都有人过番(出国谋生)”。
孤身出国 新加坡说书站住脚 短短两年成万元户
李立斌夫妇二人勤劳、节俭。可是,贫困的家境使他们不得不把沐文的三哥卖到高陂镇卓龙下村,以减轻负担。
在那个时代,中国农民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贫穷的。沐文16岁时,就不得不辍学回家,帮助父母。1864年3月,年仅16岁的李沐文开始了他真正的人生之旅。他“孑然一身出海,去新加坡谋生”。
据《李光耀传》记载,李沐文从古野渡码头搭乘驳船,后转乘大帆船,经过三个多月的旅程,终于到达了新加坡。熟悉了新加坡的历史和社会情况后,李沐文确信这里是一个较有发展前途的地方。
起初,他在新加坡靠说书为生,很快有了一些积蓄,后来便做起了生意。李沐文将自己采集的一船杜鹃树根拉到新加坡,几乎没有推销,一船杜鹃树根就被抢购一空。短短两年时间,赤手空拳的李沐文就成了拥有万元的富翁。成功的喜悦使李沐文胆子越来越大,竟做起了汕头到新加坡的双边生意。
李沐文是出了名的孝子,赚了钱当然要孝敬父母。
有一年春节前,一批和他一样的“水客”回广东过年,李沐文从自己的积蓄中取出2000元,请“水客”们带给父母,并捎信让父母把老祖屋重修一番,后来,几位兄长结婚时,他都分别托人带回1000元,以示祝贺。
一时间,唐溪楼下村的人们都知道,李立斌家最小的儿子在外面发财了,李立斌一家竟然成了不大不小的番客(在外国谋生的人被称为番客)之家。
异国扎根 拒绝回家“讨媳妇” 李沐文狮城“相亲”落户
转眼,沐文到了娶妻的年龄。李立斌夫妇多次写信提到为沐文“讨媳妇”,要他回乡成婚。结婚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李沐文担心回广东老家结婚,将会使后代重蹈他自己的苦难。李沐文心想,自己何不在新加坡这座“狮城”娶妻生子呢?
正在他矛盾的时候,一位同乡番客上门提亲, 女方姓萧,年方十六,长得文静而俊秀,也是客家人。在与父母书信沟通后,1866年春节,李沐文与萧家女儿在新加坡举行了婚礼。这场婚礼虽然平凡,但对其后的新加坡历史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村民说,如果不是客家同乡的撮合,李沐文将回到广东老家娶妻生子,那么新加坡的历史可能将是另一番模样。
李沐文在新加坡结婚生子,标志着李家终于在新加坡扎根、落脚。
1867年,他和萧氏的儿子云龙出世。1882年,一直投身于工商业的李沐文再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发迹后的他回乡探亲,并捐纳功名,清朝官家授予他“中书科中书”的名号。可是回乡不到两年时间,李沐文就于1884年因病故去。
李沐文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但他天资聪颖,勇于出洋,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少村民认为,李光耀后来的许多做法,也承钵于当年的李沐文。
“祖居‘中翰第’是李沐文于公元1884年建造的,至今已有131年历史。”李国庆说,按照时间推算,李沐文应该是在去世的同一年建了这座“中翰第”。
记者走进“中翰第”,展馆内介绍了李光耀从幼年到青年求学时代的成长过程,以及李光耀领导新加坡实现经济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的事迹,而李沐文的墓地就建在“中翰第”背后的山上。
李国庆带记者沿着小道一路走到了李沐文的墓前,墓碑上刻着红色的大字:清授中书科中书显考 华卿良雅李府君墓 男 云龙见龙等永记。华卿和良雅是李沐文生前和死后的名号,这个墓是由李光耀祖父李云龙当年回乡所建。
李沐文的墓位于屋背艮山,左为鹰嘴山,右为蛇头岗,后为牛头山,据说是块风水宝地。记者看到,这里的墓碑设计十分考究,在李沐文墓的旁边,还专门设立了一座山神墓,以示保佑。
从李光耀传出身体状况恶化到去世,村里的人一直都十分关注他的情况。“我和邻居们每天都看电视,关注李光耀的情况,觉得挺可惜。村民们以前都盼望他能回家看看。”李国庆说。
印象尤深
98岁老人 为李家工作40年
和这里的村民一样,距离梅州大埔县500公里外的佛山市均安镇仓门村,同样也有一位当年为生计“过番”的老人,她就是98岁的欧阳焕燕。而巧合的是,她竟在李光耀新加坡的家里做了40年的工人,与李光耀的缘分可谓不浅。
采访期间,欧阳焕燕很少说话,她一直用手不断向记者比划着自己的耳朵和眼睛,表示已无法听见看清,连说了几声“对不起”。不过,当记者拿一张李家全家福给欧阳焕燕看时,她用模糊的声音说,自己对于李光耀孙子辈的人都不认识,却指着李光耀先生的头像点了点头。
欧阳焕燕是一名“自梳女”——那些决心不嫁的女子自行将头发盘起。当地人一般称她们为姑太或姑婆,在南洋当住家工的自梳女也被称为妈姐。
和其他在南阳打工的妈祖一样。当初,欧阳焕燕和她们都有相似的“自梳”动机,有同样“过番”赚钱养家的使命。如今,对于那段在南洋的历史,她已无法完整地说出。1986年回乡后,她的生活一直由自己的侄子欧阳启齐照料。
“她是21岁的时候,和双胞胎姐姐一同自梳出洋。”欧阳启齐回忆,他父亲那辈一共9个子女,只活了6个。“那时候穷啊,没办法!”
欧阳启齐说,姑姑欧阳焕燕起初是在著名华侨陈嘉庚家里干活,一直工作了9年,因为日军侵略新加坡,陈家回重庆,欧阳焕燕才离开了陈家。后来,李光耀的妈妈请她去家里做工,“一干就是40年。”
留在心底
家人瞒着李光耀病故消息
“她去的时候,李光耀还是一名律师。她帮助李家带大了李光耀的三个子女,李显龙、李显扬和女儿李伟玲,也见证了李光耀一步步走向新加坡总理的过程。”欧阳启齐说,李家小姐李伟玲和姑姑甚为亲密,而现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从蹒跚学步到去英国留学的这段时间里,她一直负责照料。
如今,在她家里,还藏有大量与李家有关的老照片。有她和李光耀几个子女的合影,还有李光耀先生的照片。虽然这些照片已经泛黄发旧,但都是欧阳焕燕的宝贝,一直被欧阳启齐细心保管。
如今,落叶归根后的她身上仍保留着许多南洋印记。“她喜欢喝咖啡吃面包,一直到去年因为身体疾病,才慢慢地不喝咖啡。”欧阳启齐说,以前她还愿意讲讲关于在李光耀先生家里的事,现在年岁大了也不愿再多说。但是,欧阳启齐知道李光耀一家非常善待她。
去年,李显龙托新加坡驻中国大使馆的人专门送了一盒燕窝给她。之前,李伟玲还专门托人从新加坡带了一套衣服和李光耀一家的全家福照片给她。
在村里,村民们只知道欧阳焕燕是一名自梳女,但对她在李光耀先生家里做工这件事却鲜有人知道。“她大概希望那段经历,一直留在心里就好。”欧阳启齐说,李光耀先生从病危到如今去世,欧阳焕燕一直都不知情,家里的人谁都没有在她面前提起过这件事。
“我们不希望她伤心,年岁大了,就希望她安安静静过完自己的一生。”欧阳启齐说。
a04、a05版文/丽案调查工作室记者 侯懿芸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