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龙美术馆与嘉德举行《平安帖》交接仪式,为这件在2010年嘉德秋拍中以3.08亿元成交的拍品作了一个交代。作品交割花了5年时间,让圈外人议论纷纷。到今天当事人已经将来龙去脉作了交代,有的媒体仍然声称这是因为“年代存疑”。
在嘉德与龙美术馆联合发布的新闻中,对这件作品的交割的久拖不决作了清楚的交代:是委托人不具有这件拍品的物权而引发了一场官司所致。同时对这件作品的价值也作了交代:王羲之真迹早已不存于世,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的重要的王羲之作品均为唐代或者宋代摹本。刘益谦本人在交接仪式上明确表示,乾隆皇帝赞誉其为“可亚时晴”,意为可与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中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媲美,因此他将其收入囊中。
回望作品天价成交的2010年,是中国艺术市场发展历史上非常特别的一年:黄庭坚《砥柱铭》以4.368亿元创造了中国书画作品纪录;《平安帖》高价成交;乾隆粉彩转心瓶,在伦敦一家小拍卖会拍出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
中国艺术市场从2012年就陷入了调整行情,当年的许多天价纪录都现了原形:《砥柱铭》据媒体揭露,买家将其作为抵押品发行了4.5亿元的艺术信托,用金融手段变现;而那件转心瓶的买家却拒不付款。殊不知,那些天价纪录碰到了玻璃天花板:2011年春拍,苏富比香港推出的玫茵堂专场中估价最高的珐琅彩胆瓶(1.8亿港元)流拍,拍后被人以2亿港元私下买走。那件伦敦的转心瓶2年后才再度交给英国邦瀚斯拍卖行,以2000万到2500万英镑的价格私下转让。
时隔5年后刘益谦仍然以当年的成交价格付款,真所谓“任性哥”!反过来也证明,天价作品自有其价值所在,而他的溢价竞购策略,绝非戏言,对中国艺术市场走出那个“亿元时代”的阴影功莫大焉。 (邱家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