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汪国真首本诗集"年轻的潮"被盗版20年 晚期不写诗

时间:2015年04月27日 13:53 来源:扬子晚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汪国真在南京。蔡震 摄

  “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上世纪九十年代,很多高中生是伴随着汪国真的诗歌长大的。昨天,这位著名诗人因肝癌不治于北京302医院逝世,年仅59岁。2010年,汪国真带着《汪国真经典代表作》纪念版曾来南京接受扬子晚报记者专访,当时感慨称现在已很少写诗,最感兴趣的是作曲。今年4月刚出版的《青春在路上》,成为了他的遗作,他本人也没能看到新书。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震

  习近平主席引用了他的诗句

  “我们无法相信/更不可能接受/历历往事/就在眼前/我们无法遗忘/根本就不会忘却/音容笑貌/淳淳教诲/岁月如此无情/何来妙手回春/天妒英才/只怨我辈无能/长叹人生百十岁/我恨人生六十载”,昨天上午9点30分左右,汪国真的官方工作室微博,发表了这样一段话,这也是汪国真去世后,网络上能找到的第一条关于此事的微博。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汪国真或许是一个较为遥远的名字。要知道的是,他在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却是最红的文化人之一。汪国真逝世前,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1997年7月对“人们所欣赏的当代中国诗人”调查表明,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诗人中,他名列第一;他的诗集发行量创有新诗以来诗集发行量之最,他的许多诗句,也都是知识青年们在结交朋友、恋人时最常被借鉴的。

  汪国真热从50后传到80后,影响了许多辈人。2013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引用了他的诗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对于习主席会背下他的诗,汪国真表示非常激动,连连感叹“习主席能背下我的诗词,我觉得挺欣慰的。”

  据介绍,汪国真1985年起开始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1990年开始,他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掀起一股“汪国真热”。代表作品有《年轻的潮》、《年轻的思绪》、《热爱生命》、《雨的随想》。

  他的诗歌永远不会有皱纹

  昨天,南京著名作家、诗人冯亦同接到记者电话,他正在家中翻阅当年撰写的谈汪国真诗作的文章,“太突然了,这么年轻。”他记得1989年,汪国真刚刚出名,他去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与汪国真第一次见面,“印象深刻,书生样子,一笑两酒窝。我去是为了邀请他来南京参加‘金陵诗会’,他带来了新出版的诗集。”

  不久,冯亦同与江苏新诗界元老吴奔星在南京进行了一次对谈,“当时诗坛对汪国真有许多争议,吴老对此给予汪国真很高的评价,记得吴老拿着出版的三百首汪国真的诗集说过一句话:好的诗歌,有一首能够流传就不错了,更何况有14首。”冯亦同认为,尽管诗学界有各种争议,但“汪国真热”,从普及的意义上讲,代表了新时期新诗发展的方向,“真诚、善良、美好,可以说也是一种接地气。”交往中,给冯亦同留下深刻印象的还不只是外貌,“他年轻时的爆发,中年时的平稳,值得我们学习。”

  冯亦同说他伤感的同时,心中也有一个安慰,“我想,他的英年早逝,给他的诗歌做了定格。他那么年轻,却离开了我们,他的头上永远不会有白发;他的作品那样清新,他的诗作也永远不会有皱纹。”

  曾接受扬子晚报专访

  曾有评论家批评汪国真的诗直白、浅陋,甚至根本就不能算诗,这种作品其实是一种大众快餐文化。这些话一直像一根刺扎在汪国真的内心。

  2010年6月,汪国真来南京参加纪念“汪国真热”20周年《汪国真经典代表作》纪念版签售活动,他对扬子晚报记者回应说,“当初就有人说我的诗三年后就没人读,现在都20年了,还有这么多人在读。再过20年,我相信还会有人读。如果按照那些评论家认为好的方式去写诗,那么汪国真还能脱颖而出吗?汪国真的诗还能发行几千万吗?”

  当时,汪国真还幽默地告诉记者,他的诗集不仅是卖得好,而且盗版也盗得好。“最早我的诗歌是由手抄本传播的,从1990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年轻的潮》,一直盗版盗到2010年,可以自信地说,我是中国诗人中唯一的诗集被盗版20年的诗人。”

  为何现在不写诗了?面对记者的提问,汪国真回答说,1993年后他便不再热衷于写诗,开始练习书画。“我现在写诗写得比较少,但我在做一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事情,为中国历代的优秀诗歌谱曲,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给中国历代的优秀诗歌谱了400首曲。”

  在痴迷于歌曲之外,汪国真潜心研究书画。他的一手狂草写得潇洒漂亮,楷书也大气端庄,别具风格。张家界、黄山、五台山、九华山等许多著名景区都留下了他的碑刻。

  汪国真热如何形成

  汪国真1956年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71年汪国真初中毕业,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工人。七年后,22岁的汪国真考取暨南大学中文系。1985年他的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随后,他接到大量读者来信,表达对他的诗的喜爱。

  1990年春天,北京一位中学老师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偷偷传抄着一个叫做汪国真的人写的诗,这位老师的爱人正好做出版工作,出版社意识到这是很好的出版商机。之后学苑出版社以最快的速度出版了汪国真首部诗集《年轻的潮》,首印15万册,此后数次再版,达到60多万册,“年轻”系列印数总计超过100万。1990年在出版界被称为是“汪国真年”。

  他的作品落户江苏

  昨天,江苏文艺出版社副社长于奎潮告诉记者,2011年,该社出版了汪国真的代表诗歌精选本《汪国真诗书音画》。不同于以往的诗选,这本书除了代表性的诗作,还有近期创作的优秀诗作,并且附有汪国真专门绘制的精美插图,同时随书赠送诗人为中外诗人的作品谱曲的音乐作品光盘,堪称是一本诗歌音画集。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