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伤残老八路、著名军旅作家艾奇:朝鲜战场收获爱情

时间:2015年05月04日 15:22 来源:金陵晚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通讯员 何苏榕 沈珠雷 练红宁

  10年前的五四青年节,一颗青春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它的主人、南京军区司令部第四干休所79岁的伤残老八路、著名军旅作家、原“钢八连”指导员艾奇,走完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壮丽“播火”人生。10年过去了,许许多多的人仍无法忘怀这位老兵的传奇和奉献。

  朝鲜战场收获爱情

  熟悉艾奇的人,都知道他的爱人是有着“战地夜莺”之称的志愿军女翻译刘禄曾,两人的相遇相识正是硝烟弥漫的抗美援朝战场。

  1950年冬,艾奇刚从指导员岗位调到军机关,突然接到北上的命令。由于走得匆忙,战士们来不及准备冬装,便穿着解放鞋、用毛巾缝了“捂耳朵”,冲进了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零下30℃的恶劣气候,大部分人没有经历过,吐痰结冰,小便结块,长津湖上能开坦克,耳朵手指冻掉的不计其数,非常残酷。

  艾奇是入朝参战第二年遇到刘禄曾的。上海东吴大学政法系英语专业毕业生刘禄曾,当时是政治部敌工部的英语翻译。白天用喇叭向敌人喊话;晚上与战友们冒着敌人炮击的危险,用留声机向敌阵地播放《故乡的亲人》、《老黑奴》等美国民歌。1953年7月27日,她用欢快的语调,向敌人阵地播出了停战协议签字的消息。等到枪炮声全停了,她按捺不住,跟战士一起爬上山顶。朝对面山头一遍遍地大声喊:‘We want peace,We hate war.’(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在前线见证了停战的时刻。

  刘禄曾回忆两人在战场的两次分别:一次是她到前沿一线去,艾奇既担心又不愿拖后腿;一次是艾奇先回国,等了半年,直到自己1953年11月回国才举行结婚仪式。2003月11月金婚纪念日时,两人共同作诗:“风雨同舟五十春,沧桑岁月悟人生。丹心白发长相映,犹筑新巢寄晚情。”

  艾奇生前说到战争,曾这样阐述:“我们的启示:一是只有经过战争洗礼的人才更懂得和平的可贵。二是烈士们是真正的英雄。”

  离而不休笔耕不止

  1983年8月,55岁的艾奇离休了。这位曾参加过平度、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上海、抗美援朝、一江山等著名战役与战斗,负过重伤,获得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朝鲜国旗勋章的老战士没有闲下来颐养天年。

  “革命了几十年,还能为人民做事,就这样坐下来养老了?”

  多次尝试,最终以笔代枪,继续“战斗”。他千里迢迢来到英雄连队、广阔农村、改革开放前沿,白天采访,晚上创作。夏天,农村蚊子凶猛,他灵机一动,盛一桶水将腿泡在里面……20多年前,他就提出了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思路……写出了《中国第一乡》、《舰队司令陶勇》、《下丁家人》等10本著作。他还发表了数百万字的文章,为党史军史积累了宝贵资料;培养了10多位军营“小秀才”,6名战士考上了大学。

  1997年12月17日,由他口述的2000多字《夸夸我们的干休所》在《解放军报》发表。由他冒着高温酷暑主笔的《心连心,情牵情》入选南京军区老干部工作报告文学集……

  组建宣讲团甘当“播火者”

  在艾奇离而不休的晚年生活中,还有最值得称道的事:他和几位离休老战友组成“跨世纪老共产党员宣讲团”并担任跑腿的秘书长。老兵们讲授人生亲历故事演绎党史军史,被誉为光荣传统的“播火者”。

  炎夏,他到南京军区“模范通信女兵连”作报告,学习室座无虚席。时任副站长、团中央委员张宁说:“老首长的报告,对我们的心灵是一次震撼,对我们的人生观是一次洗礼。”

  “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来到南京政治学院上学,请假出门第一件事就是拜访艾老。擅长英语的刘禄曾辅导过徐洪刚。

  有一次,他和战友到江苏省人民法院作报告,台下400多名法官两个小时鸦雀无声;一家私营企业成立党组织,原定一个小时的报告足足讲了三个小时。

  老人们不收费、不受礼、不吃请,用艾奇的话说:“就是给年轻人点把火、添把柴、加把劲的,用老头不高的蜡烛燃旺年轻人的青春之火,比起牺牲的战友,做这点事又算得了什么呢?”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报了他们的专题新闻。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点赞他们“老当益壮志更坚,老共产党员们义务作报告,表现出对党无比热爱、对革命无限忠诚的精神令人敬佩。历史不应被忘记,和平年代更需要以报告等各种生动活泼的宣传方式,来激励人们学习和继承优良传统。”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艾老淡泊名利,传播真理和信念。他曾给南京市领导写信,促成了南京市首批学生德育顾问的聘请。2005年3月22日,在给某单位教育宣讲中,人们发现他脸色蜡黄,劝他别再讲了,他仍坚持讲完才住进医院,直到5月4日离开人世。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的迟浩田与艾奇通信时,信封上常写着“南京跨世纪老共产党员报告团艾奇”收,表达肯定和敬佩。艾奇住院期间他还题写了“愈挫愈奋,所向无敌”,艾老病故后,又题写了“艾奇同志光辉业绩和伟大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挽联。

  2005年5月6日,尽管是长假期间,南京石子岗殡仪馆里许多人自发前来为这位不知疲倦的“播火人”送别,四位上将给他送了花圈。随后他的骨灰直接撒入长江,融进大海。他的老伴刘禄曾特作《病牛》一诗慰藉英灵: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为民作奉献,不辞羸病卧残阳。后又将艾老的遗作和友人怀念文章整理成《艾奇未入集作品选》一书发给战友和年轻的官兵。艾奇走了,但他的精彩演讲、音容笑貌、崇高风范长留人间,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解放军报》离退休生活版主编卜金宝在悲痛中写下《怀念艾奇老人》一文:“艾奇老人走了。在我心中,他是一片大海,一座高山,是我永远学习的楷模!”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