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阳9月15日电 (唐福敬)贵州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15日在此间披露,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该所在遵义市皇坟嘴墓地和赵家坝墓地清理发掘确认了5座播州土司墓,目前播州土司墓总数增至14座,为中国宋元明考古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据介绍,此次发掘的皇坟嘴墓地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坪桥村皇坟嘴,赵家坝墓地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坪桥村沙新组大林山山腰。2017年2月至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贵州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对这两处播州杨氏土司墓地进行系统清理发掘。
皇坟嘴墓地的杨粲墓曾于1957年进行过清理发掘,并建成博物馆。2014年,为配合《播州杨氏土司遗存考古调查》项目实施,贵州考古所对该墓地进行系统勘察,并对杨粲墓前3座土司墓进行测绘、拓片、照相等资料收集工作,并将其编号为M2、M3、M4。这次对墓地进行全面清理,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弄清了粲墓前三座墓葬的身份,M2、M3、M4分别为杨氏18世杨嘉贞、23世杨炯、27世杨斌夫妇合葬墓。
赵家坝墓地与皇坟嘴墓地隔湘江相望,相距600米。1957年贵州省博物馆在对杨粲墓进行清理时对该墓地M1主要针对女墓室进行清理,并于1982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此次发掘确认,墓地中的M1、M2为播州杨氏第19世土司杨忠彦墓、20世杨元鼎墓、M3为某一代土司夫人墓。
贵州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所长周必素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此次对两处墓地的清理发掘,成果、学术价值及意义主要有3个方面。她说,一是使经过考古发掘确认的杨氏土司墓葬由9座增至14座,丰富和完善了播州杨氏土司墓葬的序列,对贵州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土司制度及其文化特性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二是首次发现并确认三座元代土司墓葬,为研究播州元代葬俗及丧葬制度提供了直接、可靠的材料。三是皇坟嘴墓地及赵家坝墓地布局严密有序,格局清楚,墓主等级身份及关系都很明晰,年代跨越元至明末,为宋元明考古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遵义,古称播州。始置于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山西太原人杨端募兵平南诏,收复播州并开始世袭统治。元明时期,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管理制度,播州杨氏土司位居“贵州四大土司”之首。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爆发“平播之役”,播州最后一位土司杨应龙被剿灭。从杨端入播到杨应龙被灭,杨氏对播州的世袭统治达725年,共传27代30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