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来自安徽亳州的唐代古佛塔,在外漂泊多年后,历经波折,终于要回家了!记者昨日从安徽博物院获悉,明年年初,安徽将迎回这尊珍贵的文物,而目前在安徽境内,类似的古佛塔几乎很难看到,非常珍贵。
台湾收藏家慷慨捐赠
今年1月,台湾知名人士叶景成先生将珍藏多年的32尊佛首、佛像等捐赠回内地,并提出使佛首尽快“身首合璧”的愿望,临时存放地天津市武清区随即启动了为佛首、佛塔寻根的相关事宜。8月下旬,在合肥举办的皖台文化交流期间,叶景成先生提及捐赠的佛教文物中可能有一件出自安徽的佛塔,可以论证后迎回原乡。此后,安徽博物院迅速组成专家组,经过前期的大量走访工作,最终确定了这尊“刘氏等造石佛塔”来自安徽亳州地区,为唐代武周到中唐时期的佛塔塔身。
安徽博物院副院长李治益介绍说,塔身铭文记载的关键字上有着“亳州山桑县丞”的字样,这才最终确定了石佛塔的故乡在安徽。
安徽鲜见唐代古佛塔
从照片上看,这座佛塔并不完整,是佛塔结构中的塔身部位,且为第一层塔身的正面,门楣为尖拱形塔门,表面无纹饰,塔门分两重,第一重的下方两侧有一对蹲狮,第二重的两侧则各有一个赤裸上身、下身着短裙的护法力士像。在塔身上方并排有三个大小不一的尖拱龛,每个龛内都雕刻着一佛二侍从的三尊像。
“你看,这几尊佛像的脸型圆润,身体丰腴,从造像风格和形制上来看,应该是唐代作品,此外,通过铭文进一步确定它的年代应该是武则天时期到唐玄宗天宝元年之间。”李治益分析说。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到了唐玄宗天宝元年时,“山桑”改为“蒙城”,因此可以断定这尊佛塔诞生于武则天时期到唐玄宗天宝元年之间的50多年里的蒙城地区。
李治益表示,这尊唐代古佛塔非常珍贵,算是近年来回归安徽的重量级珍贵文物了。蒙城地区目前已经没有唐代时期的地面文物了,而在安徽,同一年代的佛塔也非常罕见。
省博物院准备迎“宝”
与河南、山西相比,安徽境内保存下来的佛教建筑少之又少,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李治益表示,这与安徽的历史和地理环境有关,在佛教繁盛时期,河南、山西等地,盛行石窟造像。石窟造像利于保存,因此洛阳的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至今仍然保存着大规模的佛像。而安徽地区,一般是寺庙供奉佛像,一旦寺庙损毁后,佛像也很难幸存。此外,安徽地处黄淮流域,古时常常出现水患,很多地面文物也就因此被冲毁淹没了。
这尊刘氏等造石佛塔从形制上来看,应是民间之物,规格较小,铭文上记载了刘氏和赵氏两家建佛塔的原因和过程。“当时这两家人找了‘亳州山桑县丞’来参加了佛塔的落成仪式,这个‘县丞’跟两家有亲戚关系。”李治益说。
据悉,目前,安徽博物院正准备着迎回古佛塔的各项工作,这尊佛塔在回到安徽后,将被安置在安徽博物院,作为重要展陈与广大游客见面。(卞坚 王一婷 本报星级记者 王成丽)
[责任编辑: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