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台湾文化动态

《看见台湾》在台掀“宁静革命” 集体反思生态

时间:2013年11月30日 14:04 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看见台湾》在台掀“宁静革命”集体反思生态

  影片《看见台湾》海报。

  “如果我们是飞鸟,滑过台湾上空,看见的会是何种景象?导演齐柏林与《看见台湾》,让我们化身飞鸟,以鸟目观看我们所安居的命土。”台湾《联合报》27日如此推荐《看见台湾》。这部刚刚获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的名家之作11月已成为台湾街谈巷议的话题,从中小学生到“行政院长”都在谈论。该片通过高空航拍技术将台湾的山川美景一一呈现,同时也展现了这片土地饱受摧残、破坏的一面。岛内媒体形容该片在台掀起聚焦环保的“宁静革命”,有媒体称,“既已看见,别再回避”,“看见台湾救台湾”。

  讲述台湾的“美丽与哀愁”

  《看见台湾》由台湾导演齐柏林执导、影视大佬侯孝贤担任监制,耗资9000万元(新台币、下同),号称台湾史上最贵纪录片。台“中央广播电台”称,影片讲述了台湾的“美丽与哀愁”,齐柏林将台湾的群峰高山、美丽海景、动物生态以及棋盘状稻田等景象一一收揽入镜,就连西部大片鱼塘都呈现独特的几何图像,美得不可思议;但美丽的另一面,却是地层下陷、崩塌山坡、污染的河川这些因为过度开发、滥垦与饱受自然灾害破坏的大地伤痕。

  在作家吴念真的旁白中,人们看到了90%人工化的西部海岸、观音工业区废水所造成的污染、饱受污染而呈橘红色的大汉溪、因超抽地下水而泡在水中的嘉义东石乡坟墓、桃园老街溪口河川海岸污染景象等等。台北市民陈亮全感慨,“当我们为影片中台湾丰富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发出赞叹之际,下一秒,就为了人为开发所留下的大地疤痕而皱眉”。

  一场新的“爱台湾运动”

  台湾今日新闻网称,今年11月1日上映以来,特别是荣获金马奖后,《看见台湾》“叫好又叫座”,25日全台票房已高达8500万元,预计本月底票房会破亿。不少学校、政府机关、社团、公司纷纷组团“包场”观赏。部分“立委”还将于12月16日亲自体验《看见台湾》飞行路线。《联合报》称,上电影院看《看见台湾》,俨然成为一场新的“爱台湾运动”。宜兰县教师黄能谦已包了六七场,带领数百名中小学生走进影院“看见台湾”。“从高空俯瞰的台湾实在太美,却也有点悲哀”,黄能谦说,台湾土地遭受破坏,只有教育能够改变这一切,希望下一代“看见台湾、改变台湾”。台湾《联合报》记者梁玉芳称,面对伤害山林的高山茶、高冷蔬菜、美丽民宿,我们该建立“伦理消费”的态度,深思每一次消费可能对台湾环境带来的影响。

  台湾地球公民基金会执行长李根正称,台湾数十年来对环境教育、本土认识太过空洞,尽管环保团体不断揭露环境问题,却很难进入民众脑海,这部影片开启新的视野,让许多人重新看待环境。台湾《联合报》28日题为“看见台湾不该只有视觉反省”的社论称,《看见台湾》之所以引发这么大的感动,源于台湾人对山川人文的陌生。山地占了岛屿面积的七成,但长期的山地管制,阻隔了人们与壮丽山峦的亲近;“戒严”时期长期的海岸管制,虽为黑潮拥抱,却无黑潮文明,始终只有地方产业开发的导向。

  当局被质疑“观影治国”

  这部影片也令台当局“看见”。“环保署”、“内政部”等部门最近都让官员包场看这一纪录片,“环保署长”沈世宏28日宣布,将观赏《看见台湾》纳入年度1.5小时环境教育时数,让全台75万名公务员、330万名学生,每人都要看。台“行政院长”江宜桦看过《看见台湾》后表示,齐柏林通过镜头,以最温柔、敦厚的方式来提醒台湾人要给后代子孙一个交代。他身为“内阁”首长,责任很重,一定会处理片中出现的工业废水污染、不法破坏“国土”等问题。台“行政院”日前正式成立跨部会小组研议解决影片反映的土地破坏、污染等问题。项目小组由“行政院”副秘书长简太郎领衔,“环保署”、“水保局”及“内政部”等相关单位派员参加。29日,项目小组将召开首次项目会议,检讨纪录片中出现的各种“国土”破坏现象,并采取相应对策。未来还规划请导演齐柏林列席项目会议,提供高见。

  不过,当局的行动也受到一些非议。《联合报》27日评论称,美好壮阔的景致,背后却是千疮百孔的“国在山河破”。透过齐柏林的镜头,令人怵目惊心的画面一览无遗。虽然当局宣示“动起来”,但不少看过影片的人感觉,当局捍卫台湾的脚步还是慢了些。有岛内媒体感慨,金马奖的加持、创纪录的票房,竟然是建立在台湾的残破之上。台当局各大部门纷纷包场,邀请媒体与官员进场感受震撼,接受“生态教育”,无非也是讽刺──片中的每一样问题都已发生数年,甚至数十年,主管“官署”及官员难道是“观影治国”?【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萧师言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李俊峰】

[责任编辑:普燕]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