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朗润早晨,走过南投草屯镇繁花盛开的乡间小路,迎向群山环抱的青翠田野,一幢简朴的房舍忽然从花木丛中跳了出来,黄丽淑笑盈盈地站在她的“游漆园”门口迎接我们。
“游漆园”的主体部分是绿油油的生态花园,蜂飞蝶舞,鱼嬉清波,春意盎然。园区有一栋两层建筑,一楼是黄丽淑的工作室,二楼展厅展出的全是她的作品,漆画、竹胎漆器、藤胎漆器等琳琅满目,件件光彩亮丽。有意思的是,一起来采访的同行们都不急着拍美景和展品,却纷纷将镜头对准年过花甲的黄丽淑。
“漆是很东方的色彩,我们常说外面‘黑漆漆’的,因为生漆干了就是透明的黑色,所以用漆来形容夜的黑,指的便是朦胧的黑,含蓄深邃富有层次感。用漆进行艺术创作,韵味无穷……”黄丽淑娓娓而谈,话语柔缓,一举一动都透着从容优雅。
之所以将园区取名“游漆园”,她说是想通过漆艺这一媒介,让大家一起来参悟庄周梦蝶的逍遥美学。而今,这里已经成为台湾中南部的一处漆文化地标,黄丽淑自身就是“游漆园”的烫金名片。
漆艺不可或缺的原料是生漆,生漆和人体皮肤接触容易引起过敏,严重者会被漆“咬”得全身红肿,加上漆器的制作过程十分繁复,所以漆艺之旅并非浪漫之旅,逍遥只是黄丽淑的心态,黄丽淑的同行们都知道,她这一路走来付出了无数的艰辛。
用柚子皮做拖车,用槟榔叶做扇子……出生于屏东乡下的黄丽淑,从小就显露出善做手工艺品的天性,从台湾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她先是到中学里教美术,而后进入台湾手工业研究所,从事竹木工艺产品设计开发与企业辅导。在与竹子打交道的过程中,她萌生了将竹编与漆艺相结合的做法,如此创作出的作品连续三年获得台湾美展美术设计类第一名。
黄丽淑与漆进一步结缘是在1984年认识台湾漆艺大师陈火庆之后,“当时在陈老师家中,我看到了漆器高贵迷人的色泽及多样的技法,深受震撼,就恳请他收我为徒”。黄丽淑说,拜陈火庆为师成为她漆艺生涯的一大转折点,陈火庆不但教她很多漆艺技术,更重要的是教她为人的修养,因为修养比技术重要,那是一门技艺的精髓。
在传承陈火庆的技艺之外,她又广采博纳,多方求教,向台湾竹艺大师黄涂山学竹编,到日本东京学莳绘,到琉球学堆锦,向台湾原住民艺人学藤材单螺旋缠绕法等,其间她还从福建漆艺家那里学到了传统漆器的诸多技法,凡此种种,皆充实了黄丽淑创作与教学的厚度,也使她成为了台湾漆艺行业的领军人物。
1994年,黄丽淑随一个日本漆文化参访团来到福州,那时已在台湾学了十年漆艺的她,第一次了解到有一种磨漆技术叫“磨显”。此后20年,她在闽台间无数次往返,与福建的众多漆艺师切磋交流,并成为好友。
当春天再次光临草屯镇时,她又向她的大陆漆友们发出邀请:“来台湾,一定要到我的游漆园来坐坐。”
1999年黄丽淑退休,在继续漆艺创作之余,她致力于漆艺的教学与推广,除了在大学里兼任教授外,还深入各个小区进行现场创作示范。“这样做是想让普通民众了解什么是漆器与传统文化之美,希望漆器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以推动产业发展。”黄丽淑说。但这样的普及在黄丽淑看来还是不够,她决心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吸引世界各地喜爱漆器的人一起来创作和交流。
“交流漆艺之美的喜悦,比自己创作更有意义,这能够促进这门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她说。于是,经过五年多的努力,黄丽淑和她先生终于打造出了这处“游漆园”。
“我现在每天在园里扫落叶、教学生,忙很多事情,觉得很快乐!”园区里的四时风物,成为黄丽淑创作的不竭题材,爱漆者前来交流的日子也就成了“游漆园”的节日。在与“游漆园”邂逅的每一个日子里,黄丽淑以她的艺术创作和无私奉献,诠释着什么叫生活美学,以及如何优雅体面地老去。(记者林娟 文/图)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