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席慕蓉
中新网天津5月12日电(宋宇晟) 11日,席慕蓉在天津南开大学出席“叶嘉莹教授九十华诞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席慕蓉接受中新网独家采访时表示,“蒙古文化是我生命中的火种,现在已经烧起来了。所以我说,我现在是一个燃烧着的蒙古人”。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一首《乡愁》已经成了席慕蓉的代表作。虽然,故乡在席慕蓉生命中仍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如今,年逾古稀的席慕蓉更愿意向人们说的是自己“蒙古族”的身份。
2009年,席慕蓉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写《七里香》时很安静的她已经回不来了,如今自己的爱恋和激情都给了内蒙古高原。而当2014年,席慕蓉再次谈到蒙古文化的时候,她仍认为,自己“现在是一个燃烧着的蒙古人”。
席慕蓉,1943年生于四川,成长于台湾,父母皆为来自内蒙古的蒙古族人。台湾现代中文散文家、女诗人、知名画家。1981年,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出版。
写诗就是解决我自己的问题
和席慕蓉聊天,“诗”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谈及写诗对于自己的意义,席慕蓉称,诗是写给“我自己的”,她说:“写诗就是解决我自己的问题。画油画就不一样,是做功课,就是必须要把它做得好。可是写诗是我从小的习惯,是它来找我,然后我把它写出来,我才知道我心里想的是什么。”“你知道可能我讲话会啰啰嗦嗦的,讲不到主题。可是写诗很奇怪,我自己跟自己慢慢地磨,磨着磨着就会知道我心里原来想的是这个。”
在席慕蓉看来,诗是跟生命有关的。“不管它是新的诗、旧的诗、古体诗、现代诗,它就是诗。诗是你从心里发出来的声音,是跟你的生命有连结的。所以对我来讲,我们从小读《唐诗三百首》,读《古诗十九首》,这些到现在都在我们的心里。”
“我现在是一个燃烧着的蒙古人”
25年前,席慕蓉第一次看到了父母的故乡——内蒙古高原。随即被蒙古文化所吸引,那也成为了她“创作的分水岭”。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已经“掉进对‘原乡’的追寻里了”。
席慕蓉生于重庆,少时处在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随父母辗转重庆、上海、南京,最后到了台湾。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席慕蓉生出淡淡的“乡愁”。但对她来说,草原、故乡一直是一种期待与守候。
席慕蓉认为,蒙古文化就像她生命中的“火种”。“现在它已经烧起来了。所以我说,我现在是一个燃烧着的蒙古人。”她说:“1989年,我第一次踏上父母的故乡,第一次见到了蒙古高原。25年了,到现在我还是烧着的,我还在继续做,还想着继续去学。虽然蒙古高原是我的原乡,但其实它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世界,诱惑很大。那里文化的诱惑、大自然的诱惑、人心里美德的诱惑,对我来讲,这个世界好得不得了。”
如今,当再次聊起“乡愁”时,席慕蓉说:“现在我对蒙古文化是一种孺慕之情,已经不是当年的‘乡愁’了,没有‘愁’了。我已经从个人的‘乡愁’到被一个大的文化所吸引了。”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