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而言,写作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就像每个人都要吃饭喝水一样,非刻意为之。”在广东丹霞山采风的台湾作家张晓风,17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被余光中誉为“第三代散文名家”之一的张晓风,早在1966年,年仅25岁的她就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并以此斩获中山文艺散文奖。1977年,张晓风就被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
张晓风认为,想写好诗歌散文,首先要有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崇敬赞美的情怀,“还应该学会去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尊重生活中遇到的大小事情,多走出家门,为写作积累素材,因为灵感来自于生活。”年过七旬的她此次到粤北采风,也正是为写作采集素材,“这几天,一直在花时间阅读,一路走一路记。”张晓风娓娓道出她这几天的见闻,神情端庄、话语亲切,一如她笔下的散文。
谈到两岸青年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张晓风表示,从旁观察,她觉得大陆青年比较用功,而台湾青年则胜在有自己的创意,“台湾的孩子想法比较多,相对比较独立,能表现自己的意愿,规划自己的人生。”她说,近年来,每年从台湾到大陆来游学的年轻人不少,但从大陆去台湾的并不多见,她建议大陆各级政府或者学校,拿出更多的钱来,让大陆的学生到台湾的学校去学习一段时间,更实际地感受台湾的教育情况,这样会更有利于两岸青年的了解与交流。
“当然,目前台湾的中小学华文教育也有令人堪忧的情况。”张晓风介绍,台湾中小学华文教育课时在多年前就减少过,目前又再次出现了减少华文教育课时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为了要分出一些课时,让那些母亲来自国外的孩子们有时间学习“外来母语”。
张晓风说,学习什么语言她不反对,多学习一门外语她也很赞成,但绝对不应该占用华文教育课时,“中国传统文化是多么值得我们骄傲的东西,别人是无法取代的,我们应该一代一代将它发扬光大,不能将它扔了。”(记者 李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