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乡土文化  >  台湾七旬老人因放不下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坚持种地

台湾七旬老人因放不下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坚持种地

时间:2013年03月22日 14: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年过古稀的农民还在土地上耕种,我也可以继续做田野调查。”台湾《汉声》杂志创办人黄永松已经70岁,却仍放不下中国乡土文化遗产抢救工作。

  蓝印花布、大红剪纸、草扇……黄永松在北京的办公室像个小型手工艺品展览馆。泡上功夫茶,黄永松开始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谈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由黄永松主编的《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简体版近日在北京首发。该书包含362个源远流长的中国民间故事和843幅传统美术配图,已在台湾畅销30年。

  “希望妈妈每天为怀中的孩子讲一个民间故事,让他们从小了解中国文化,带着体温的讲述对亲子关系有好处。”在《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出版时,黄永松特意从台北飞抵大陆,到印厂车间亲自督印。

  上世纪70年代,《汉声》英、中文版在台湾先后创刊。40多年来,黄永松和他的团队,做了两百多个民间文化的专题,将很多被遗忘的手工艺带入大众视野。

  其中,最成功的案例是“中国结”。30多年前,黄永松将中国编结艺术总结成11种基本结,14种变化结,出版《中国结》系列丛书。“中国结”由台湾传遍全世界华人区,再传回大陆,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

  黄永松致力于建立一个中华文化基因库,将中国的、传统的、活生生的民间手工艺文化归入其中。他称“做文化工作不能急”。他和团队花9年时间做了风筝谱,花8年时间记录了惠山泥人,传统建筑系列则做了十几年。

  在一排老杂志中,台湾的泉州人、漳州人、客家人三本引起记者注意。这是1988年,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不久,黄永松进入大陆做的选题。

  “第一站之所以选择福建,是因为那里跟台湾渊源最深。”黄永松是客家人,先祖在乾隆年间移民台湾。三期杂志中,他将两岸渊源一一对应,比如台北的万华龙山寺源于泉州安海龙山寺,淡水祖师庙源于安溪祖师庙。寻根之举,在台湾引起很大反响。

  “很多人以为我很辛苦,其实在农村我简直是‘天子骄子’。”黄永松说,“早期台胞来得少,地方上的人很热情,我也帮他们寻找在台湾的亲戚。”

  小时候的地理课,让黄永松对黄河、长江并不陌生。他能听懂各种口音,常让地陪惊讶佩服,“因为我的小学老师来自大陆各省,像自然老师是四川人,数学老师是山东人”。在中华大地上行走、记录,对黄永松来说像是一项使命。

  近些年,“文化强国”被频繁提及,黄永松为此成为共识感到欣慰,“大陆已经做了多年产业代工,却缺乏创意。要了解民族文化,设计才会好,再来改善自己的制造业。”

  黄永松还常为纪录片制作人提供建议,像前阵子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现在最大的困难是在传承上,能让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的各种事都要做。”

[责任编辑:吴晓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