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报道汇总

李奇茂:故土难离,母爱相随

时间:2013年09月27日 11:11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故土难离,母爱相随--中国水墨画大师李奇茂

  “水墨是最通人性的。它就像中国的太极,黑白两色不仅代表着昼夜,更代表着人生”――李奇茂(图片来源:中国华艺广播公司)

  来自台湾、被誉为“当代张大千”的水墨画大师李奇茂在全球很多城市都设立有“李奇茂美术馆”。不管是哪种肤色的观众走进李奇茂的美术馆都会在展厅的显要位置看到一位慈爱女性的照片,她就是李奇茂的母亲,一位传统的中国女性。

  无私的母爱

  李奇茂1925年出生于安徽涡阳县,父亲当时是小学校长,承袭了传统的士大夫观念,期望他努力读书,将来光宗耀祖。在李奇茂8岁时,他的父亲请来当地书法名家,想让儿子好好学习书法,然而李奇茂却痴迷于绘画。父亲怕从事绘画不足以谋生,更不能出人头地,便百般反对,唯有母亲支持他。李奇茂的母亲是李家童养媳,没念过书也不识字,“三从四德”的传统妇道使她一向对父亲百依百顺,自从发现儿子的绘画天赋后,母亲像变了个人似的,竟然“大胆”对父亲说“不”。此后的数年间,昏黄的油灯下,一对母子的身影常常相伴到深夜,耳旁响起的是母亲的纺线声,眼里流动的是李奇茂墨韵飘逸的色彩和线条。在母亲的帮助和恩师的指导下,一张张惟妙惟肖的山水人物图、花鸟虫鱼画从李奇茂的画笔下走了出来。李奇茂说,“那时候,每逢过年,五月节,我都会画观音、画八仙这样的版画,然后拿到店铺去卖,可以赚到不少的钱。母亲特别开心”。

  1941年,李奇茂平静的生活被打碎。那一年,日军入侵安徽,16岁的李奇茂被迫开始了流亡生活,这是他一生中最为艰难的岁月。为抗击日军,为裹腹谋生,只有30公斤的李奇茂在上海想报名参军,却因年龄太小和身体瘦弱,遭到拒绝。正在走投无路时,他遇上一个叫“李其茂”的逃兵;一个想入伍,一个要逃跑,两人随即交换了身份,各得所愿。就这样,李奇茂混进了部队。但没成想,一步迈入军营却使他从此再未与母亲谋面,母亲无私的爱只能化成一个个片段永久留在心间。

  伴侣的浓情

  1949年李奇茂随国民党军去到台湾,1952年考入台湾复兴岗大学美术系,开始了对油画、速写等西方绘画技法的系统学习。毕业后,他又展开对东方传统水墨艺术的研究。在中西艺术的交融中,李奇茂感悟良多,“水墨是最通人性的。它就像中国的太极,黑白两色不仅代表着昼夜,更代表着人生”。

  在大学时代,李奇茂结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另一位女人”,同系不同级的师妹张光正。张光正不仅是李奇茂画作的第一品鉴人,而且还成为李奇茂艺术生命中的重要推手。

  当年,李奇茂和张光正谈恋爱时,张光正怕影响李奇茂的学业,要求他每次见面都要带100张画来。结婚以后,张光正对他更是严苛,看见画不好的画就当场撕掉。面对妻子的“强势”,李奇茂并不埋怨,而是多了一份感激。他曾说太太是自己的老板,他是她的伙计。这个太太很“啰嗦”,但是,没有她,自己也活不下去。也有人问过张光正,牺牲自己成就李奇茂究竟为了什么?如今,李奇茂成名了需要他如何回报?张光正总是嘴角洋溢着淡淡地微笑说:“我没有需要他回报我什么。今天他能做一个很好的人、很厉害的画家,是我的理想,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几十年来,李奇茂与妻子情深意厚,同歌偕老。如今,两位老人已携手走过金婚,李奇茂感谢张光正对他生命的扶持,他曾这样深情地对妻子说:“你活着就好,你没了,我就等于没活。我希望你能活得更久,我活100岁,你要活120岁,活得越长越好……”

[责任编辑:王伟]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