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报道汇总

融合两岸资源,浸润中华文化

时间:2013年10月10日 09:26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融合两岸资源,浸润中华文化――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校长陈金粧

  “教育最美好的地方就在于,你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在成就自己。我始终怀揣着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不只是为一份薪水”――陈金粧 (图片来源:中国华艺广播公司) 

  走在东莞台商子弟学校的行政大楼里,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感染着来这里的每一个人。这里的典范墙、文化廊,汇集中华古代名哲先贤的生平事迹;这里的思源堂、思源广场,供奉中华始祖炎帝,取“饮水思源”之意。图书室冠名“悦读草堂”,门口的对联古色古香:“悦读间学子广结善缘,草堂中鸿儒胸怀四方”,让人恍如置身古代书院。

  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

  典范墙的序文里写道:“我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灿烂,博大精深……本校学生皆为台商子弟,生在台湾,立足东莞,学习阶段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同学们更需要将中华文化道统的精髓、民族智慧的结晶,内化成学识与涵养,才能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竞争中建立民族自信心。”

  校长陈金粧表示,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注重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德育人,从小培养学生感恩、惜福的正确态度。“我们的小学部教学楼叫明德楼,中学部叫厚德楼,学生们从小就要读经、背唐诗,学校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些都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陈金粧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许多内容与现代教育的内涵正相契合。

  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成立于2000年9月,为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发起筹办,旨在解决东莞乃至珠三角地区台商子女就学问题,是大陆第一所使用台湾教材、任用台湾师资、与台湾教育体制相衔接的学校,包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层次。成立13年来,学生数量从最初的不足700人发展到今天将近2400人。

  从2005年起,东莞台校每年都会为高二学生举办成年礼,“不仅是高二的学生,初中和小学的学生也都有参与成年礼,比如跳舞、合唱、献花等,而且我们在仪式前会有老师讲解古代周礼,仪式后学生要写心得体会。”学生身着明代儒生长袍及发冠,向父母行跪拜礼,学校董事长、校长及贵宾为学生行加冠礼,全体董事和教职员工还会在仪式上向中华始祖祭拜祈福,2011年后又添加了“太牢”祭祀和“八佾舞”仪式。

  两岸大爱共同孕育台校

  从2000年台商子弟学校创校到2013年,陈金粧在这里已经度过了13个年头。这个当年从嘉义普通农家靠着耕地、放牛、做农活,一步一步因为读书而走向都会的“农民穷二代”,是因何机缘来到大陆,又在东莞台校留驻到如今的呢?原来,陈金粧的先生在1994年就来到东莞经商。夫妻二人分隔台湾、大陆两地,饱尝分离与思念之苦。所以,在2000年的时候,抱着要圆“家庭团圆、共享天伦”之梦的陈金粧,带着两个女儿,来到了广东东莞,担任起台商子弟学校的副校长。?2003年8月起,陈金粧成为了台商子弟学校校长。

  随着两岸关系发展,台湾学生就读大陆高校的条件不断放宽,特别是2010年以来,大陆高校开始免试招收台湾学测成绩达“顶标级”、“前标级”的高中毕业生,这些政策同样为东莞台校高中毕业生创造了更广阔的升学空间。陈金粧介绍说,据历年统计,东莞台校高中毕业生中除大部分被台湾高校录取以外,还有约20%选择到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大陆著名高校就读,她自己的两个女儿就先后由东莞台校考入北京大学。

  说起最初在东莞办学的那段日子,陈金粧用了“摸着石头过河”、“连滚带爬”、“吃尽苦头”来形容。可是不管多大的困难,在两岸相关部门的共同沟通与配合中,在共同的教育“大爱”中,困难都变成了宝贵的财富,也让两岸教育人在相互的沟通中更加了解彼此。在东莞台校,既有台湾老师也有大陆老师,两岸的教育资源和优势能够很好地融合,共同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自2002年开始,东莞台校每年都委托东莞台商育苗教育基金会策划主办教育参访活动,邀请广东和台湾的教育界人士组团相互观摩交流,并组织广东青少年交流访问团赴台参访;举办了多场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论坛、两岸中等教育论坛,成为两岸教育交流的重要平台;2010年,还策划组织了“2010海峡两岸神农文化祭”活动,成为当年两岸传统文化交流的一大亮点。

  “我们还充分利用东莞台校地处大陆的优势,组织学生到大陆各地参观游学,增进对大陆的了解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陈金粧介绍说,校外教学是东莞台校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的同学会利用一天时间去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参观游览,中学的同学会去上海、北京、山东等地,亲眼看一看长江、黄河、孔庙这些中华民族的象征性景观,这样,学生们既了解大陆又了解台湾,未来他们在两岸交流中将会扮演非常积极的角色。

  为了增加台商子女与大陆同龄人的交流,东莞台校会经常邀请当地的大陆老师和中小学生前来参加才艺表演、亲子讲座、篮球比赛等活动,每年暑假也会有当地的小朋友来东莞台校生命力教育中心参加科学夏令营活动。“我们不能关起门来办教育,我乐于看到两岸青少年有更多的交流互动。”陈金粧觉得两岸的青少年既有共性又各具特点,可以通过交流相互了解、取长补短。?

  教育无他,爱跟榜样

  出身农家的陈金粧对台校怀抱一颗感恩之心,把工作看作是最好的休闲、最大的享受,十几年来经常吃住都在台校,从三十几岁到现在年过半百,一直是以享受工作的心态在做事。“教育最美好的地方就在于你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在成就自己。我始终怀揣着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不只是为一份薪水。”陈金粧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对东莞台校有一种光荣感,毕业之后台校也能以他们为荣。

  陈金粧信奉的教育原则是“教育无他,爱跟榜样”,她不但自己身体力行,同时也要求全校390名教职员工,包括清洁工、保安等,人人都要以身作则、规范言行,时时处处给孩子们做好榜样。

  让陈金粧最感欣慰的是,两个女儿非常懂事,“知道妈妈很忙,只好把妈妈‘捐’出来,让妈妈可以去照顾更多的小孩。”陈金粧两个女儿刚来东莞的时候,一个正在读小学六年级,一个还在上幼儿园大班,13年后,大女儿已经从北京大学毕业两年多,小女儿则刚考入北京大学,她们成为陈金粧心中的骄傲。

  随着珠三角特别是东莞地区的快速发展,东莞台校周边的交通条件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走读,这也就为距离更远的台商子女提供了住校可能,等于扩大了范围、增加了生源。于是,在台湾少子化趋势明显、许多台湾学校面临招生不足的困难时,东莞台商子女学校的招生人数却只增不减,目前2400人的学生规模已经接近饱和。

  谈及未来,陈金粧透露,东莞台校正在规划新的校地,进一步扩大规模、改善办学条件,也不排除开办分校的可能,“东莞台校是伴随着大陆的发展而同步发展的。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希望东莞台校能创造另一个高峰。”(中国华艺广播公司记者 艾然 聂凌)

[责任编辑:王伟]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