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交流与合作

余光中河南行酝酿三首诗歌 自称成烩面粉丝

时间:2014年06月06日 12:59 来源:东方今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昨日,在遍览开封、洛阳名胜古迹后,著名诗人余光中、绿蒂等一行回到郑州,以举行“寻根中原 回梦大河”余光中诗歌文化之旅座谈会、游览河南博物院作为此次中原诗歌之旅的收尾。谈及此行感受,诗人余光中用12个字高度概括:“历史丰富、传说生动、小麦丰收。”

  记者 奚春山 肖萌/文 首席记者 张晓冬/图

  ◎学会河南话 爱上烩面

  昨日中午,在“寻根中原 回梦大河”余光中诗歌文化之旅座谈会上,此次活动的策划者、原籍驻马店的辞赋家屈金星,拿出珍藏多年的书法作品“福”字,祝福余老长寿多福。

  余光中先生拿着“福”字爱不释手,他把这个“福”字解释为“一个人有一口田就是福气”,他说,河南是粮食大省,这几天的中原行,他充分体会到了这一点。

  自5月28日初次踏上中原大地,著名诗人余光中、绿蒂等一行已在河南逗留了8天。说起这8天中原诗歌之旅的总体感受,余光中先生用12个字高度概括:“历史丰富、传说生动、小麦丰收。”余光中先生告诉东方今报记者,在河南的这些天,自己成了河南烩面的“粉丝”,还学会了河南话。他以河南方言朗诵了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引来现场20余人的笑声和掌声。

  ◎坚决反对中文领域去中国化

  作为台湾大学西语系毕业的高材生,余光中先生对中国的文言文充满了感情。

  前不久,余光中等近40位知名人士,向台湾地区的教育部门上书,坚决反对中文领域的去中国化。

  余光中先生说,在台湾地区的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比例占65%,白话文占35%,现在一度有人提出要把比例给倒过来,以此达到文化上的去中国化。白话文从“五四”到现在不到100年时间,可文言文从夏朝、商朝至今已经几千年历史了,难道我们不应该多读一点文章来了解古人吗?

  在余光中先生看来,文言文在现实中并没有完全退位,只是改变了一个身份。我们日常使用的几千个成语,比如金玉满堂、天长地久,都是文言文的精华,所以不要认为文言文退位了。

  ◎诗情被触动 三首新作将诞生

  滋味鲜美的烩面触动的是诗人的舌尖,而中原的大好河山,频频触动诗人的诗情。

  余光中先生透露,在登临中原福塔时,自己心中涌动了“登高必赋”的豪情,而杜甫故里、洛阳龙门,也触动了他的诗情。目前,这三首诗歌都在酝酿中。

  在参观游览过程中,余光中先生尽显学贯中西大家本色,6月1日,杜甫故里一处古诗的错字被他挑出。6月2日,在龙门石窟处听了讲解员的介绍后,余老突然指着一处英文介绍说:“‘cave’前面不应该是加‘a’吗?怎么加了‘an’呢?”

  ◎老祖先留下的瑰宝要珍惜

  河南博物院是余光中诗歌中原之旅的最后一站,作为研究古文物的大家,余光中先生的夫人范我存,借助于博物院的众多文物精品,帮助专业讲解员,为余光中先生讲解了“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的来龙去脉。

  作为余光中先生的多年老友,此次河南之行是著名诗人绿蒂第三次来河南,但他感觉还不过瘾,“很多好地方没有走到、看到,河南是文化很厚重的地方,老祖先留下的瑰宝我们要好好珍惜”。

  年过古稀的绿蒂告诉东方今报记者,自己写了55年诗,这是他一生中唯一没有后悔的事。“海峡两岸文化一脉相承,但两岸的文化交流还不多,台湾地区很多好的文章、诗歌没有被内陆熟知。”

  今年是中国新诗诞生97周年,作为台湾著名“新诗”作家,绿蒂说台湾地区诗歌界的氛围不好。“台湾的诗评90%都是歌功颂德的,诗歌需要批评才能进步,才能让诗歌更好地发展。”

  花絮

  戏曲教授清唱昆曲“乡愁”献余老

  昨日中午,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教授姚昆宏,来到著名诗人余光中下榻的郑州某酒店,现场清唱了一首昆曲版“乡愁”,献给即将离开河南的余老。

  姚昆宏告诉东方今报记者,她原籍开封,长期致力于诗歌的推广工作。余光中是她最喜爱的诗人,她可以用京剧、豫剧、昆曲三种艺术形式演绎余光中的诗歌。为见偶像一面,她一大早就起床了,驱车600余公里,赶到郑州。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