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作者:吴东平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本书简介:本书展示了中国历代50余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及企业家的200余个后代在事业、生活、爱情、婚姻及家庭等方面极富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生活画卷……
孙有一个恋人叫伍平一,据说令他们二人从相识到相恋的“月下老人”就是父亲孙中山。对此台湾学者庄政教授说:孙18岁时,中山先生将她的照片寄给伍平一,希望他们用书信常来往,以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而那时孙到美国柏克莱大学留学,只身一人,确也需要有人照顾。这个责任自然落到伍平一身上。“这对青春璧人相处久了,情投意合,遂成为形影不离、心心相印的恋人。”
据说,当伍平一在送别久病不愈的恋人孙时,还作了一首《送孙女士东归诗》,诗中充满悲伤、哀婉之情。诗是这样写的:
生平湖海飘零惯,足迹犹惭未遍寰;
异地星霜曾涉历,故乡风月待归还。
丈夫不洒临岐泪,情有儿女指上环;
桅影渡头门掩映,离人愁煞赋阳间。
次女孙婉:备受骨肉分离之苦
孙婉(1896—1979),1896年11月12日出生在异域檀香山。特别有意思的是孙婉出生月日竟然与父亲完全一样。孙婉的童年是在檀香山度过的。1907年,孙中山的哥哥孙眉在檀香山经营的农场宣告破产,只得举家迁往香港九龙,年幼的孙婉与姐姐孙跟随母亲回到香港。1910年,孙婉在母亲的带领下,再度与姐姐孙一道赴南洋与父亲孙中山团聚。
1912年夏,孙婉与姐姐一道赴美留学,进加州州立大学文学系读书。第二年3月,孙婉的姐姐不幸得了糖尿病与世长辞,这时父亲孙中山想到,孙婉一人在美读书,又没人照顾,有些放心不下,就嘱托在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学的王伯秋照顾一下女儿。
王伯秋是湖南湘乡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系。王伯秋留日期间,结识了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一批爱国志士,受其影响,也参加了同盟会,深得孙中山先生的器重。
王伯秋在早稻田大学毕业后赴美,进入哈佛大学继续攻读政治学。这时,正好孙婉也在加州读书,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孙婉与王伯秋由相识到相爱。1914年的秋天,他们二人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结为夫妻。第二年,即1915年,他们的大女儿王蕙出生。当孙婉于加州大学毕业后,便带着刚出生的孩子来到了日本,在东京,他们的儿子王弘之出生。
据说,王伯秋与孙婉结婚之前,已经有了一次婚姻,并且有两个孩子。对此事,孙中山并不知晓。当孙中山得知此事后,提出除非王伯秋与原配夫人离婚,否则就坚决反对这门婚事。加之其他一些原因,这对恩爱夫妻未能白头偕老就分手了。其后两个孩子随父亲王伯秋一道回上海生活。
孙婉与王伯秋分手后,随母亲卢慕贞定居澳门。1921年3月19日,孙婉在澳门与早先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戴恩赛结婚。戴恩赛,广东五华人,1913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年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前身),次年公派赴美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国际法。1918年学成回国,任广州军政府外交部秘书,外交部政治组组长及外交委员会委员等职。
1921年冬天,孙婉生下一个女孩。孙中山非常疼爱这个外孙女,并亲自给她取名“成功”。寓意一则他领导的革命成功,二则希望外孙女长大成人后能成就一番事业,对女儿的这个名字,孙婉夫妇也欣然接受了。1922年,孙婉再生一子。这年陈炯明叛变革命,孙中山先生广州蒙难,于永丰舰上指挥抗击叛军。为了纪念这件事,教育后一代,孙中山先生给外孙取名“永丰”。
1929年2月,戴恩赛被任命为国民政府驻巴西全权公使。孙婉将两个孩子戴成功、戴永丰托给定居澳门的母亲卢慕贞抚养,随丈夫前往巴西。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前夕,孙婉随丈夫偕儿女移居澳门。1955年,戴恩赛病逝。
早年尽管孙婉与戴恩赛结了婚,有了新家,也有了孩子,可是她依然念念不忘王蕙和王弘之两个孩子。姐弟俩也时时思念自己远居澳门的母亲。1947年,因工作需要,王蕙从上海去了台湾。大陆解放前夕,姐姐王蕙要弟弟速去台湾,可是,对国民党早已有些失望的王弘之终于留在了大陆。从此,他们兄妹二人天各一方。
到台湾的王蕙一天也没有忘记去澳门寻找自己的母亲,然而母亲在澳门的什么地方,还是孩提时代的她听父亲讲过,而今情况也不十分清楚。于是王蕙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通过已经故世的父亲的一位好友,找到了在台北的舅舅孙科,还是舅舅派人去澳门查问,才找到了母亲孙婉。从此,母女开始用通讯的方式联系。1967年,王蕙从台北来到香港与分别多年的老母亲相会。母女相会时,自然想到了王弘之。于是蕙立即给远在上海的弟弟写了一封信,邀他到香港来相会。
当已进牛棚的王弘之接到分离多年的姐姐的信之后,顿时喜上眉梢。然而冷静一想,在这“史无前例”的年代,去香港不是里通敌国或台湾的国民党吗?想到这里,他的心就冷了下来。于是,咬了咬牙,将信也烧了。
当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发生在中国的那场动乱结束时,王弘之也被从牛棚中解放了出来,此时他想到该给自己时刻怀念的姐姐和母亲去封信了。当他按照姐姐当年来信的地址,去信香港时,信却被注明“查无此人”而退回了。再寄,又退回了。一连写了10余封信,均被注明“查无此人”的字样而退回。
1979年的春天,王弘之万万没有料到,母亲孙婉也托一位姓林的商人到上海来找到了他。林先生的父亲与王弘之的外公孙中山是好朋友。从前两家来往一直很密切。王弘之与林先生商定,在这年的7月,学校放暑假时,去香港与亲人团聚。
这年的春末夏初,一直留居澳门的戴成功来到北京拜见外婆宋庆龄时,从外婆那里得知哥哥王弘之在上海。后来,戴成功又来到上海与哥哥王弘之相会。戴成功回到澳门后把自己在上海见到哥哥王弘之的消息告诉给母亲,还拿出了她与王弘之的合影。孙婉戴上老花镜仔细看了看儿子说:“分手时还是个小孩,而今已变成老头子。”当女儿告诉他,哥哥王弘之7月份要来澳门时,孙婉屈指数了数,见离7月天数不多,就高兴地对女儿戴成功说:“快了快了,马上就要见到你哥哥了!”乐极生悲,祸从天降,此时孙婉由于兴奋过度,血压骤然上升,虽然送医院抢救,终因医治无效,于1979年6月3日抱着未能与儿子见面的遗憾与世长辞了。终年84岁。
噩耗传到上海,王弘之痛不欲生,正当母子团聚的希望就要实现之际,却突然破灭了。此时的他,跪倒在地,遥望南天,内心默默地祈祷:“安息吧,母亲!”
1988年,王弘之来到香港与1947年离沪赴台的姐姐王蕙第一次相会。1989年,王蕙回上海看望了弟弟,邀请弟弟到台湾探亲。1991年7月,王弘之终于生平第一次踏上祖国宝岛台湾,再度与姐姐王蕙相会。更使王弘之先生高兴的是,他父亲王伯秋的照片,已在广东中山翠亨村孙中山先生故居纪念馆陈列室展出。
孙中山先生有四个外孙,这四个外孙都是孙婉所生。孙婉两次婚姻,共生四个孩子。他们是大女儿王蕙、小女儿戴成功和长子王弘之、幼子戴永丰。广州解放前夕,戴永丰没有随父母、姐姐到澳门,却仍然留在广州,后进入岭南大学攻读畜牧,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从事畜牧免疫学的研究。后不幸患肺结核,咯血不止,窒息而死,可说是英年早逝。戴成功随母亲移居澳门后,一直跟随母亲,为了照顾母亲终身未嫁。1991年4月9日,戴成功因严重糖尿病引起肾功能衰竭,不幸在澳门镜湖医院去世。其丧礼十分隆重,除澳门各界人士参加外,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港澳办、新华社澳门分社和香港分社以及广东省政协都送了花圈。戴成功女士生前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的统一,曾于20世纪80年代担任过广东省政协委员。
[责任编辑:郜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