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交流与合作

民国第一家:孙中山子孙后代今何在(图)

时间:2015年10月13日 14:03 来源:新浪读书 字号:       转发 打印

  文章摘自《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作者:吴东平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本书简介:本书展示了中国历代50余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及企业家的200余个后代在事业、生活、爱情、婚姻及家庭等方面极富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生活画卷……

  父亲的追随者

  孙科早年受父亲的影响,就投身到反对腐败的满清专制政权的革命中,协助父亲做过不少有益的工作。1910年,同盟会在檀香山大声周刊社楼上举行加盟大会,并由孙中山先生亲自主持。这时,还在圣路易士学院读书刚满20岁的孙科也加入到同盟会之中,成为父亲的追随者。那时同盟会在檀香山创办了《自由新报》、《大声周刊》,极力倡导反清,鼓吹革命。孙科在读书之余,还担任这两家报纸的地方版和世界新闻专栏的编辑工作。为了办好这两个专栏,孙科广泛搜集清朝统治者入关后虐待、残杀老百姓的血腥史料。他发表的有《扬州十日》、《文字狱》和《禁书》等文章,使广大华侨进一步认清了清代统治者的罪行,大大鼓舞了侨胞们的革命情绪。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大爆发,海外华侨无不欢欣鼓舞,纷纷使用各种方式积极支持这场革命。此时,正在美国加州紧张备考的孙科得到这一消息后,也非常激动。这位年轻的同盟会员立即停止了备考,马上全身投入到革命宣传中去。在那里,他还和自己的同伴一起创办了进步刊物《民国月刊》和《少年中国晨报》,馆址设在唐人街,孙科从学校到报馆,要靠轮船渡海。每天当孙科一来到报馆,总要工作到深夜才返校。1912年1月,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国诞生,工作千头万绪,孙科奉父亲之命回国,协助父亲工作。那时,年轻气盛的孙科,几乎是不分昼夜地在父亲身边工作着。

  在留学美国期间,孙科还担任了留美学生会会长,亲自带领留美的一批同学们在旧金山、纽约一带联络华侨,号召他们开展募捐活动。在此同时,孙科还担任同盟会驻美洲总支部长林森的英文秘书和粤语翻译。

  1914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之一的黄兴偕夫人访美,继续宣传讨袁复国的大义,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华侨的热烈欢迎,华侨们还邀请黄兴演讲,但是黄兴不会讲粤语,孙科则随黄兴担任粤语翻译。1917年,孙科携妻儿离开美国回到广州后,又立即投身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护法运动”之中。

  1921年到1926年期间,孙科任广州市长,为广州市政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孙科在任市长期间,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市政建设上,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修建了近26公里的现代道路,街道拓宽了2.5米,新路均铺上了水泥。

  在任广州市长期间,孙科还在推行教育、加强城市社会治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邀请一些社会名流来“市民大学”讲课外,还亲自在“市民大学”上课,宣讲法律、人文、医学及工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另外还准备为妇女提供育婴、家教、妇女卫生等方面的教育,后因经费困难而被迫放弃。

  孙中山先生去世后,孙科在国民党政府中也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

  孙科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婚姻发生在1912年6月,孙科偕两个妹妹赴美留学,途经檀香山,结识了堂妹陈淑英,并与之结婚。后生有二男二女。二男是孙治平、孙治强;二女是孙穗英、孙穗华。1935年,与自己的机要秘书蓝妮结婚,婚后生有一女,这就是孙穗芬。至于孙科的女儿孙穗芳,则是他婚外与同居女友严蔼娟所生。

  长孙孙治平:时刻惦记着祖父

  孙治平(1913—  ),中华民国的创建者孙中山先生的嫡长孙,孙科的长子,母亲是前国大代表陈淑英。孙治平与弟弟孙治强都是其父孙科和母亲陈淑英留学美国加州大学期间出生的。孙治平1913年11月16日出生,他出生时,时任临时大总统的祖父孙中山,希望自己亲自创建的新生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就给自己的这位长孙取名“治平”。当然,孙中山也希望自己的孙子未来成人之后也能担当起“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因此取名“治平”。1915年1月27日,孙中山的第二个孙子在美国出世后,孙中山先生为他的第二个孙子取名为“治强”,显然是他感到治国须先求平安,再求国家强盛,国家强盛了,方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天下无敌,不受欺凌。

  孙治平的少年时代与祖父孙中山只相处过短短的一段岁月,那时北伐尚未成功。祖父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革命事业上,很少时间回家。孙治平、孙治强兄弟只能在星期六或星期日的中午,由父母亲带着一同去探望祖父,一家人只能在午餐时与祖父相处一阵子。据孙治平自己回忆:“我记得,从我6岁开始一直到8岁,祖父母逢周末就会在‘大本营’里跟我们一起吃中饭,我们围着一张方桌坐,祖父坐在上座。祖父是很严肃的,对我们管教很严,我们吃饭都要正襟危坐,祖父问一句我们答一句,祖父不问话我们也不敢随便开口,只听着大人偶然交谈一些时事。”对孙治平印象最深的是祖父常对他讲一些“知难行易”的道理。那时由于他年纪小,有些听不懂,直到长大后,才知道这四个字的真正涵义。

  令孙治平先生记忆犹新的是祖父人生弥留之际的情景。当祖父病重期间,孙治平在父亲的带领下北上去探望他。据孙治平先生回忆说,那时祖父已病重住进了协和医院,医生给他动手术,打开胸腔一看,他的肝已经变成黑灰色,已是肝癌的晚期,医生就立即将他的胸腔缝合起来。当孙治平走进病房,叫了一声“公公”(广东称祖父、外公,一律为“公公”),祖父只是吃力地应了声,却没能跟他讲话。此时的孙治平,多么想跟他无限崇敬的祖父讲上几句话,然而一句话也没能讲上,以致遗憾至今。孙治平的童年时代,显然没有经历过他的父辈们那样的艰辛。他自幼饱受中西文化的熏陶,具有丰富的学识。祖父逝世后,孙治平和弟弟孙治强一起进入北京一所海外补习学校学习。这所学校是国民党元老吴稚辉创办的。孙中山去世后,国民政府为了培养一批出国留学预备人员,便派吴稚辉亲自主持这所学校的工作,吴稚辉上任后,专选那些民国老同志的后代,又有志于留学海外的子女进入这所学校学习。因此孙治平兄弟两人自然有机会进入这所“高干”子弟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补校毕业后,孙治平没有马上出国留学,而是先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不久才赴美国留学。他先入纽约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又进入加州大学研究院,1945年孙治平获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1949年,蒋介石败逃台湾后,孙治平与弟弟孙治强随父亲孙科离开大陆,其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孙治平才陪同父亲一起返台。在台期间,曾任国民党中央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台湾电视公司副董事长,联合发展企业公司董事长等职。

  孙治平自1949年离开大陆后,时刻想着祖父孙中山在南京陵墓,一心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回到南京祭拜祖父,以了却自己半个世纪以来的心愿。

  2004年3月,孙治平先生以92岁的高龄终于获准回到大陆。3月12日,这一天是全国的植树节,在这个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设的节日里,孙治平先生生平第一次专程到福建泉州市参加了纪念活动,随后又来到了福州。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了民族大义,辞去了临时大总统之职后南下,在福州住了3天。92年过去了,孙治平先生又来到祖父住过的地方,在这里也住了3天。孙治平先生还对身边的人说:“先祖父在大陆走过的地方,我有生之年也要走一趟。”这次福建之行,给孙治平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福建比我想像中要发达得多了,泉州高楼大厦很多,大陆变化太大了。”

  孙治平先生有过两次婚姻,与前妻谢妙龄离婚后,与张佩霞女士结婚,他们的独生子国雄1943年出生。国雄娶妻白娣,他们一家长期居住在美国大洛杉矶地区。在当地侨界国雄是位很有影响的人物。国雄生有三女一子。三个女儿是孙美玲、孙美兰和孙美莲,儿子孙伟仁。孙治平先生对在10年前才出生的孙子伟仁特别喜欢,老人晚年还经常千里迢迢地到南加州去探望孙儿伟仁,尽享天伦之乐。

[责任编辑:郜利敏]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