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交流与合作

“情系青春 两岸青年八闽行”: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2016年08月11日 11:18:16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两岸青年学生在学习建盏制作。

  本报记者 吴储岐摄

  “天下相亲与相爱,动身千里外心自成一脉……”手牵手、肩并肩,酒水与泪水共洒、欢歌与笑语齐扬。这是两岸青年八闽行的最后一夜。短短几天,来自福建、台湾的两岸青年从互不相识到称兄道弟,从略显羞涩到难舍难分。

  一见如故

  7月21日,两路人马相遇了。一拨来自福建,一拨来自台湾,相遇的方式文艺而清新:篝火晚会。“第一天晚会就达到高潮,音乐、萤火、酒、舞蹈,十分感动。”台湾佛光大学文资系的李翊诚对这场热情似火的“见面会”难以忘怀。“在湄洲岛上迎着海风,完全抛弃了刚开始的陌生感,在歌声相伴下,我们大声欢呼,记住了彼此。”福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陈丽强说。

  9天,300余位两岸青年畅游八闽,感受独特的文化气韵。活动分为5条线路,各有各的精彩。记者所在的B组主打有着“福建第一名山”之称的武夷山之行。来到武夷山,自然少不了登山。虽是酷暑难消,两岸小伙伴一路相携,加上歌声与段子你来我往,时间倏地流走。除却山,还有茶和演出。一口岩韵“大红袍”,台湾小伙伴的嘴巴迟迟不肯打开、生怕让余香流走;一场《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让台湾小伙伴的嘴巴张成O型、迟迟合不拢。“在台湾真没见过规模这么大的演出,眼睛和心灵都太震撼了!”台湾清华大学的陈玉晟和一同来的台湾同学啧啧称奇。

  在五夫镇,参观完建盏文化街、建本展示馆后,两岸青年亲自下场制作建盏。“你这审美观真是令人难以恭维啊,做的这个都歪了,哥哥我来帮你。”“别跑,竟敢偷袭我,脸上都是泥,看我不把你弄成大花猫!”……欢声笑语间,伴着一幅幅两岸青年携手互助、相亲相爱的画面。

  结成“对子”

  “我的小伙伴聪明又细心!”“我的小伙伴温柔而体贴!”……几天下来,耳边常听到“小伙伴”三个字。很多人一提起自己的小伙伴,言语里充满了骄傲,甚至“炫耀”。“小伙伴”到底是谁呢?原来,本次活动采取的是“结对子”形式:由一个福建学生和一个台湾学生结成“对子”,活动全程都在一起。

  “同吃、同玩,就差同住啦!一起拍照,一起爬山,我的小伙伴唱歌、跳舞、一字马样样在行,真是棒极了!”福州大学经管学院的郑滔对着小伙伴“深情表白”。“没有啦,哪有你说的那么好喔,他学识渊博,平常像大哥哥一样照顾我,亲切极了,感觉像一家人似的。”听到大哥哥的“表白”,台北市私立大学运动艺术系的陈乃瑀羞涩得脸都红了。

  福州大学经管学院团委副书记牛秋月是本次活动的陆方领队之一,通过几天观察,她对“结对子”这种方式称赞不已:“长得一样,说的话一样,吃的东西一样,文化根基一样,两岸同学没理由交流不好。这种‘结对子’的形式让他们的交流更加深层次化,而不是简单肤浅地流于表面。”

  眼见为实

  “地大物博!”陈红君是台湾大华科技大学运动与健康促进系的学生,这是她第一次来到大陆。“说个笑话,在高速路上,导游跟我们说拐个弯就到,在台湾2分钟,结果这边拐了快半个小时。”“眼见为实!”聊到来大陆的前与后感觉有何不同时,这四个字立刻从她嘴里蹦了出来。“之前对大陆的了解基本通过媒体,常听到一些台湾媒体报道大陆的食品吃了会拉肚子、大陆的空气呼吸了会喉咙痛、大陆的街道脏乱差、大陆的民众素质低,来了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我被台湾媒体骗了这么多年。”

  台湾亚洲大学教授陈崇昊是本次活动的台方领队之一,对于许多台湾同学表示来大陆后感觉和之前听到的完全不一样,他说:“台湾少数政治人物操纵年轻人,让很多年轻人对于大陆有极大误解,不亲眼看看永远不知道真相是什么。台湾现在高失业率,市场又那么小,要开拓市场的话,同文同种的大陆显然是最佳选择。”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两岸青年同根同源,血脉之情永远割不断。风正扬帆顺、雨露禾苗壮,这已是“八闽行”活动举办的第三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从一见如故到相知相交,这个夏天,八闽天地见证了一场跨越两岸的青春聚会。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