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书讯

用诗与乐进行的另类书写

2016年11月30日 08:57:48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沿着公路直行——鲍勃·迪伦传》 霍华德·桑恩斯 著 金淼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胡艳丽

  1963年,一曲Blowing in the Wind《在风中飘荡》震动了世人的耳膜,年仅21岁的美国唱作人鲍勃·迪伦以其经典12连问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他是谜一样的人物,一生叛逆,拒绝被标签,摇滚明星、抗议歌手、民权代言人、诗人等称号似乎都与他本人无关,他不停地在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写作风格之间流浪,编造扑朔迷离的身世,适时隐居,又出其不意地酝酿下一轮排山倒海式的音乐狂潮。

  重新审视鲍勃·迪伦这位音乐诗人,不妨看看他的传记《沿着公路直行——鲍勃·迪伦传》。从中你会了解,在《暴雨将至》中他用悲伤的森林、垂死的海洋、不断滴血的树枝、上千个没有舌头却仍在讲话的人等一连串令人窒息的魔幻景象,以最简短的语言书写了恐怖的核战背后的黑暗启示录。在《在风中飘荡》中,“人要多少次昂首,才能面对苍天?究竟要有几只耳朵,才能听见人民的哭喊?人要活多久,才能重获自由”的吼声振聋发聩。

  他在上世纪60年代初连续20个月的时间里创造了大量的被贴上“抗议”标签的作品,尽管他并非有意为之,但这段书写却从另一个侧面记录了美国一段真实的历史,同时也生动地展现那个时代人们内心的彷徨、迷茫以及精神的反叛。

  从传记中,你会读到迪伦的诗作,这些诗有着空旷粗放的线条、饱满的个性以及略带蛮荒的生命气息。即便如此,这世上不缺乏优秀的诗人,更不乏优秀的作家,如果将迪伦放到广域的作家群中,他的诗并不能成为当代的巅峰之作。笔者以为真正能够让这些作品深入人心,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音乐功不可没。

  “无论你在哪里,请集合起周围的人群,告诉他们潮水已经在涌动,很快就会把你们淹没,如果你的时间值得节省,那你最好开始游泳,否则你会石沉大海”,这是迪伦的诗句。我们是否可以预言,时代变了,曾经学院派的诺贝尔文学奖,正在致力于寻找民间最真实、最有生命力的声音,那些能够跨界整合,让文字迸发出强大生命力的作者,都有机会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垂青,不论你写的是小说、散文、剧作,亦不论你是作家、记者,亦或是一位音乐人。

[责任编辑:杨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