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亦农:70后已无需代言 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图)

时间:2013年12月05日 14:03 来源:天津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七零后·私人史》,亦农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七零后·私人史》,亦农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亦农所著《七零后·私人史》,可以说是一部集随笔、短小说于一体的作品集,作家眼光犀利,文笔老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平淡中见崎岖,于风月中见肝胆。亦农在后记中说:“像那个年代一样,旧东西刚刚革除,新事物刚刚起锚。一边是暗夜远去的背影,一边是旭日喷薄而出……舍弃与接纳,呼吸与挣扎,这一代人不得不在传统与先锋中做着痛苦抉择。”

  身为70后,亦农对社会人生自有体会。“四十岁的男人,看山看水,看日出日落,看无限的自然风光,眼中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大一样……人生都会有很多梦想。四十岁时你会明白,有些梦想经过努力可以实现。还有太多梦想,你无论如何努力今生恐怕都难以实现了。”

  在亦农这部书中,无论是他的个人传记体随笔,还是普通百姓的人生传奇,均不同程度反映了我们刚刚过去的这个四十年。亦农早期为大众所熟知,源于他的悬疑小说。近年来进军儿童文学,又很快成为儿童悬幻小说的标志性人物。在畅销书作家的光环下,亦农这样自我剖析:总还有一丝丝隐痛。我不仅希望自己的作品畅销,更希望它长销。我希望用心血码出的文字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持久盛开。

  相比某些成绩卓著、声名显赫的50后、60后,先锋味十足的80后、90后,70后作家总体比较沉寂。对此,亦农解释为:“我们正在爬坡,埋头干活的人没时间为自己说话。”“50后、60后更注重用作品确立他们的地位,80后、90后作家善于运用宣传和市场力量。70后还需要时间,才能拿出真正有分量的作品。”

  读者应该最公正。《七零后·私人史》出版后,引起众多1970年代读者的关注,“他反映了1970年代生人的心声。”“这不是一个人的小传,而是无数当代70后的众生相。”“痛过我的痛,苦过我的苦,读着它我不止一次想落泪。”

  《七零后·私人史》一度引起人们对70后作家群的讨论,使更多70后作家和作品走进评论家和读者的视野。对于这种意外效应,亦农显得很冷静:“70后无需代言人,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也许短时间内不被认可,随着时间前行,真正优秀的作品一定会脱颖而出。”

  作者:金波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