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五色殊,剖分始盘古。风日雷雨中,消磨半沙土。”清初,孔尚任的一首《六合石子》,将雨花石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南京城市的一张名片,雨花石主产地来自江北的六合区,雨花石雕刻也曾在历史上盛极一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手艺却几近失传。而如今,在六合开办的“雨花石雕刻工艺专业班”,通过俏雕,让雨花石“破茧成蝶”。
中专学校里的“雨花石特色”
谈起雨花石,六合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长江沿滁河以北,拥有着古地质时代雨花石堆积层,地下埋藏着数亿吨鹅卵石,而许多精美绚丽的雨花石都夹杂在这些鹅卵石堆里,为六合的雨花石文化埋下伏笔。
历史上,“雨花石热”就曾屡屡出现。而真正让这些石头发光的,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时,雨花石收藏展览在南京悄然开起,南京古城出现了许多玩石族,他们经常将平时收集到的精美的雨花石在一起相互欣赏、交流采石经历,这一下南京江北六合的砂矿一下子热闹起来。那时,雨花石市场一时兴旺,六合开起了一家雨花石雕刻工艺厂,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倒闭,雨花石雕刻的手艺濒临失传。
“那个时候,六合的旅游产业刚刚起步,并没有能够很好代表六合特色、拉动旅游的东西。我们经过调研,发现其实雨花石产品的市场需求很大,又能够拉动旅游,就开始着手准备了。”六合中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任刚清告诉记者,2010年,这座以机械电子工业以及传统服务业学科为主的学校,开始有了“雨花石特色”。这一年,“雨花石雕刻工艺方向”作为在校学生的爱好选择开始招生,“用行业用语,就叫‘雨花石俏雕’,利用雨花石的纹路、色彩进行雕刻加工。”既能提高雨花石的附加值,也能使得雨花石雕刻的手艺传承下来。
在之后的三年时间里,很多学生闻风而来,有些出生于“雨花石世家”,有些则是怀着对石头艺术的喜爱。
谈及雨花石与玉文化的渊源,任刚清告诉记者,其实相当一部分雨花石其实就是“玉”,源远流长的“雨花石文化”毫不逊色于古老的“玉文化”。相当一部分种类的雨花石,如玛瑙质、玉髓质、蛋白石质的雨花石等都应归于玉石类。而水晶质雨花石,包括无色水晶、黄水晶、紫水晶、烟水晶等系列雨花石,则属于“宝石级”雨花石。
“品相最低的其实就是鹅卵石,那么介于高档和低档之间,就有很多品相不错,但单独观赏却没有多大价值的雨花石,这种就需要雕刻者的再创作了。”在任刚清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雨花石,这些都是给学生示范用的。“你看,这块小石头虽然乍一看很一般,但仔细分辨却是个脚印的形状,很有意思。”
雨花石雕刻工艺,到底学什么?落实到具体操作,第一关便是“采石”,“十卡车鹅卵石,只能出一颗雨花石;而一卡车雨花石中,只能出一颗精品。这就需要雕刻者具有采石技能,发现美。”第二关即是“问石”,“一块石头在眼前,到底雕刻何种形状,这个思考过程便是‘问石’,有的时候,一块石头可能在雕刻家的面前放上好几年。”第三关就是“刻石”了,将石头按照色彩和纹路雕刻。
当然,学生在学俏雕之前,也要具有理论和美学基础。“甚至古诗词欣赏也会涉猎,雨花石雕刻和玉雕不一样,雨花石有色彩,有花纹,必须根据现有的图案进行构思,这就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而古诗词就是最好的灵感源泉。”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