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张广亮:坚持“扫黄打非”11年 镇守文化战线

时间:2013年12月19日 14:47 来源:太原晚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核心提示:

  他是文化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他曾组织破获省城多起侵权盗版大案要案;他与所在团队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乃至全国先进集体;他本人还荣获全国“扫黄打非”先进个人称号。他就是市“扫黄打非”办公室主任、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张广亮。日前,记者面对面记录了这位“老兵”的办案故事。

  扑下身子

  中等身材、戴着眼镜、说起话来面带笑容……张广亮予人的第一印象是文质彬彬。大多数时候,他并不惹人注意,可一遇到重大线索,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从文静的“秀才”变成了老练的“猎手”。

  “×××市场,有人卖盗版光碟。”2012年10月的一天,张广亮接到一个群众举报电话。听完反映,他只身一人直奔被举报地侦查。起初,他并未发现所举报的盗版光碟,但他凭借多年的经验,并没有直接打道回府,而是像普通淘书人一样,在这家音像市场里转悠。经过近一个星期的暗访,他终于掌握了摊主贩卖盗版光碟的大量证据,并摸清了藏匿盗版光碟的秘密库房。就在摊主再次交易时,张广亮带领队员们合围上来,人赃俱获。

  一开始,摊主情绪非常抵触,拒不交代自己的违法事实,但在大量证据面前,他终于低下了头。后来,张广亮将其发展为“扫黄打非”办的编外成员,这名摊主协助扫黄打非人员连续破获了多起案件。张广亮说:“‘扫黄打非’工作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争取更多的非法经营者改过自新,才能使这项工作变得有声有色。”

  干出样子

  “1·11假冒记者专门诈骗社会知名女性案”;“7·10网络淫秽色情案”;“8·08印制非法图书案”;“10·15特大销售侵权盗版音像制品案”……

  2012年,张广亮牵头连续破获了6起“扫黄打非”大要案,刑事拘留22人,其中两人获刑。

  “办案,就要办精品案。”这是张广亮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个举报人的电话,张广亮可以带人数日蹲点守候;一旦发现蛛丝马迹,他又会顺藤摸瓜破获“案中案”。2010年10月9日,张广亮经过多日蹲守,在一家物流公司查获了15万张盗版、淫秽光碟。随后,他又顺藤摸瓜,连续对周边另外4家物流公司进行联合检查,终于将贩卖这批盗版、淫秽光碟的主犯抓捕归案。上任至今,张广亮屡创侵权盗版案破案纪录,极大地净化了省城文化市场环境。

  居安思危

  从2002年走上“扫黄打非”工作岗位至今,张广亮就没有完整地休过节假日。他说:“越是节假日,越是文化市场的敏感期,一刻都不敢放松。”他告诉记者,“扫黄打非”保卫的是市民的“精神食粮”,如同食品安全一样重要。每逢节假日,当别人合家团聚之时,张广亮与他的队员们却依然忙碌着。

  除了日常的检查、办案,张广亮还十分留意非法出版物的新苗头、新动向。去年4月,省城部分医疗机构开始散发一种内容低俗的非法医疗广告册,引起张广亮的高度重视。经对全市民营医疗机构进行集中检查,执法人员先后收缴非法医疗期刊8600多份,处罚了问题较为严重的8家民营医疗机构。由于反应及时、措施得力,民营医疗机构非法编印期刊型医疗广告现象得到遏制。

  采访过程中,张广亮不止一次表示自己只是做好了分内工作,没有什么事迹可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位战斗在“扫黄打非”一线的基层执法者,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一名文化市场哨兵的神圣职责。

  (记者 孟辉)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