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石家庄1月17日电(申玲敏)河北师范大学泥河湾考古研究院17日透露,泥河湾东方人类探源工程自2013年6月8日正式启动以来,工作开展顺利,现已取得部分成果。此外,今年建泥河湾研究中心,以促进中西方多领域研究专家参与泥河湾考古研究。
素有“东方人类故乡”之称的泥河湾遗址群已发现早期人类文化遗存156处,全世界发现的53处百万年以上人类文化遗存中,泥河湾遗址群就占了40处,特别是马圈沟遗址的发掘,首次发现了距今约200万年前人类进餐的迹象。
为深入研究泥河湾,河北省文物局与中国科学院设立东方人类探源工程项目,其主要包括:跨区域考古调查和发掘,探索人类起源、发展、演变的序列;开展综合性研究,探索人类生存的古气候、古环境。
据河北师范大学泥河湾考古研究院院长谢飞介绍,该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联合课题组于2013年多次开展了关于泥河湾盆地地质构造演化与环境变化、古人类生活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综合考察,采集了大量孢粉、磁化率等样品,在地质地貌、河流演化和气候变化等方面对泥河湾盆地演化提出了新的观点。
谢飞说,研究院今年还将进一步在环境地质考古方面加大力度,把气候形成机制、年代环境等弄清楚,为人类行为学提供更多证据。同时,中西文化交流项目尽快出结果。
谢飞说,今年将动员更多的相关科研院校单位参与泥河湾研究,并投资6000万元建设泥河湾研究中心,以此可使大科研团队和中西方多领域研究专家有了专门的研究基地。
谢飞透露,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在建当中,建成后泥河湾11个文化层可重点展示人类40至50万年的活动情景。此外,泥河湾“时空隧道”也正在操作过程中,该“隧道”可把泥河湾200万年的历史串联起来,参观者可借此体验人类200万年来进化历程中的不同场景。(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