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话剧《茶馆》河南将演 将坚守经典的原汁原味

时间:2014年02月21日 09:55 来源:大河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杨立新

  濮存昕

  如果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文化符号,那么话剧《茶馆》一定是其中之一。从1958年至2014年,《茶馆》这部人间悲喜剧已经演绎了650多场,近半个世纪,《茶馆》已成为经典最令人信服的注解。2月27日至3月1日,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担纲主演的话剧《茶馆》将在河南艺术中心上演,昨天,《茶馆》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召开新闻发布会。谈起即将开启的2014年《茶馆》首场郑州站演出,濮存昕寄予了自己的期望:“我们期待的首场郑州站演出,是台上台下充满了对作品理解的一场演出,是我们的表演呈现和郑州观众真正连心的一场演出。”得知2月27日的演出由大河报独家冠名,濮存昕欣然写下:“大河报邀您来‘茶馆’坐坐。” 记者 梁宁 文图

  代替老舍先生跟观众掏心窝子

  《茶馆》是一部京味儿十足的话剧,一直很少出北京演出,对于这部众人皆知的经典话剧,能在剧院欣赏的观众并不多。

  谈起此次出京演出,北京人艺副院长濮存昕带着信心,也带着一份责任:“因为这部戏是老舍先生所写,是最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我们是很有信心的,这部作品也是我们自己特别想介绍给全国各地观众的。这部戏的艺术魅力在于,我们演员在念这部戏的台词时,也是津津乐道,永远是受益匪浅。焦菊隐老师是天才,他创造的经典,我们希望能用今天的演出来影响以后的观众。我们想通过演出来不断滋养自己、滋养观众,我们要把这出戏接下来,在生命的轮回中,负起该负的责任。”

  导演焦菊隐曾将《茶馆》比作一幅《清明上河图》,上到前朝贵胄、封疆大吏,下到贩夫走卒、流氓地痞,他们在时代飘摇中各自挣扎求存,这部经典话剧也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在看这部戏时,当戏中故事以一种你无法招架的形式直接呈现在你的面前、走进你的心灵时,相信所有观众都会被剧中的人世沧桑所触动。十年前,也许我们都还在模仿老一辈人的表演,但现在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对生活、对历史也有了更深的感触,我们完全就是代替老舍先生在跟观众掏心窝子,谁都想过自己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什么,那么就来感受老舍先生的文学力量吧,相信有人生沧桑、有文学敏感的观众,看到《茶馆》这一出戏,一定会觉得‘这就够了’。”

  其实创新没太大必要

  继承与创新是舞台艺术的永恒话题,而经典作品却又以其强大的文化归属感难以撼动。1999年,林兆华导演曾试图对老版《茶馆》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但效果却并不好,最终不得不抱憾继续复排焦菊隐的首演版本。56年的经典,《茶馆》是否真的一点就不能变?

  对于这个看似充满悖论的诘问,杨立新有着再清晰坚定不过的理念:“《茶馆》在创作之初,自有老一辈人的创作初衷,他们在创作、排戏、导戏时,距离剧中的历史更近一些,理解也会更透彻一些。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演员都是与这段历史相距越来越远,对这段历史的体悟并不如老一辈,在我看来,其实创新是没太大必要。”在杨立新看来,《茶馆》作为人艺的招牌,已经陪着剧团走了50多年,人艺100年的时候,《茶馆》还将会在。“对于《茶馆》,我们要全面继承,谨慎创新,吃透它,这才是后辈们最应该做的,哪些新要创,哪些旧要改善,这都是慢慢琢磨的事儿。”

  剧目经典不可破,但在表演诠释上,不同代的演员如何能一脉相承地继承《茶馆》?对此,杨立新表示:“话剧不像京剧,它不是程式化的表演,没有门派,演员们都要根据个人具体条件来对角色加以适当的变化,我们诠释的永远是具有文学理解和个人创造、有着特殊处理的作者笔下的那个人物。不管谁演的‘秦二爷’,他永远都是‘秦二爷’的样子。经典话剧好看就在于,换了一拨演员,观众还想去品一品他们呈现的是什么味道。”

  《茶馆》带来文学的力量

  话剧《茶馆》即将于2月27日至3月1日在河南艺术中心上演,连续三天的演出,如今已是一票难求。面对郑州观众对《茶馆》释放出的消费信任感,濮存昕深感欣慰:“剧场艺术在文化消费力上算是高层次,话剧最低档票价也是几百,对于一种艺术传播来说,活儿好才是最根本的东西,比起电视,话剧的辐射面远远达不到,但我们坚守的艺术品质却是吸引观众最大的力量。”

  谈及郑州站演出,濮存昕还表示,郑州是中原文化的肥沃之地,尤其郑州年轻一代的观众,很多都有着对艺术的热情追求,“《茶馆》能去郑州演出,它带去的不是逗乐的、消遣的而是文学的力量,我们有自己的自信,只要是把老舍先生原汁原味的东西呈现出来,我们就会有自己的市场。”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