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故宫院长:2万余片“沉睡”甲骨将重见天日

时间:2014年02月26日 09:12 来源:法制晚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7.8公里的中轴线彩色实测图今起将由故宫博物院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同启动,计划在2015年10月前出版。

  上午,故宫研究院发布了11项科研与出版项目计划。包括故宫藏先秦有铭青铜器研究项目、“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硏究”项目的启动及《故宫百科全书》的编撰。

  看点 中轴线彩色实测图整理 将于2015年完成

  1

  “这是埋没了近半个世纪的重要文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这样评价中轴线的实测图。他表示,这套资料非常珍贵,但之前一直放在库房中。

  据故宫研究院院长郑欣淼介绍,故宫博物院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今天正式启动《北京中轴线彩色实测图》整理项目,计划在2015年10月故宫建院90周年前由故宫出版社出版面世。

  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关于建筑图学的整理与研究,对于北京“皇城”核心轴线建筑群的保存、修缮、复原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

  据了解,这批实测图共约600余幅。1941年,为避免北平古建筑被炮火焚毁,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委托建筑师张鎛主持,历时四年绘制了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的中轴线主要建筑实测图。这是20世纪40年代北京中轴线建筑最大规模的一次工程测绘,系统地将北京城中轴线建筑从南到北逐一测绘下来。单霁翔介绍,当时为了测绘,搭起了专业的脚手架。

  其中,宫苑广场有总平面、总立面和总剖面;单体建筑都有平面、立面、剖面和大样图;所有图纸均按设计图的标准注有轴线、局部、外包三套尺寸。既有空间构成表达,也有总立面的渲染。全部数据均按不小于1/50的比例尺,用墨线或彩色渲染在60×42英寸的高级橡皮纸上,图纸完整、数据精确、制图精美,堪称中国古建测绘图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布局、传承建筑设计理念具有科学价值。

  这批图纸原藏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上世纪60年代,国家将其中与紫禁城建筑有关的300余幅图纸调拨给故宫博物院。

  看点 2万余片“沉睡”甲骨重见天日

  2

  据统计,世界现存殷墟甲骨共有13万片。其中,故宫博物院所藏甲骨总数,20世纪60年代调查粗估有22463片,占世界现存殷墟甲骨总数的18%,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和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属于世界第三大甲骨收藏单位。但是,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甲骨,在《甲骨文合集》仅著录1440片,绝大部分没有整理出版。今天起,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的整理和研究将正式启动。

  据了解,故宫博物院所藏甲骨来源主要分为国家转拨、私人捐赠和院方收购三方面。转拨有加拿大人明义士旧藏甲骨,捐赠有马衡、李绍白、薛贵生等旧藏甲骨,收购有上海谢白殳旧藏甲骨。其中,明义士原藏于华语学校的2万多片甲骨,构成故宫博物院的主要收藏。

  “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硏究”项目是由古文献研究所牵头负责、组织协调。此外,按照国际学术发展趋势,故宫研究院准备搭建开放型高端平台,引进或聘请院外甲骨专家参与整理硏究工作。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此前殷墟甲骨这批文物一直“沉睡”在库房中,此次研究将使其“重见天日”。

  看点 两岸故宫携手研究院藏铭文青铜器

  3

  现已知流传至今的古今中外先秦有铭青铜器资料约有1.5万件,北京故宫现藏1600件,是目前存世博物馆中收藏最多的。

  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以长铭重器居多,其中包括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杂器等品类,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系列完整为其特色。

  该项目难度大,任务重,周期长。为取得清晰的铭文资料,该项目要求重要铭文要进行X光扫描成像,北京故宫尚有大批器形资料需重新安排图像摄影。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该项研究还将与台北故宫携手合作。据统计,台北故宫藏有铭文青铜器440余件,有毛公鼎、散氏盘、宗周钟和近年新入藏的子犯编钟等长铭重器。

  两岸故宫核心藏品原属一家,互补性强,许多成组、成对的器物分藏两地。北京故宫提出两岸故宫合作,对两千余件青铜器及其铭文做综合考察与研究,写出新的铭文考释,这一提议已得到台北故宫的积极回应。

  下一步将如何合作,还要进行具体的沟通、协商。

  其他亮点

  故宫博物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第柒卷首发式(记者 赵颖彦)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