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作家萨拉马戈《失明症漫记》和《复明症漫记》的中文版首发式昨天在北京举行,作家阎连科、学者止庵和青年作家任晓雯跟读者一起分享了他们阅读心得和体会,掀起了对诺奖作家萨拉马戈作品讨论的新高潮。
大器晚成的“诺奖”作家
萨拉马戈是葡萄牙最伟大的作家,是第一个、也是唯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葡萄牙作家,更是华语世界影响最大的葡萄牙作家。但他却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作家,文学创作之路也并非顺遂。1947年出版首部小说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的作品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之后三十多年的时间也鲜有作品出版问世,直到1982年《修道院纪事》的出版,萨拉马戈的文学创作才得以大获全胜,并一举奠定了他在葡萄牙文坛的“大师”地位,这时萨拉马戈已是花甲之年。而之后的1995年,萨拉马戈再次发力出版《失明症漫记》,凭借这本书他一举摘得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学院称赞他的作品:“用想象力、同情心和反讽所维系的寓言,持续不断地让我们把握到捉摸不定的现实”。
《失明症漫记》影响最大
《失明症漫记》中,萨拉马戈将人性的善与恶,人的生存状态及人类面临危机挑战时如何生存,文明的底线和临界点等人性问题展现得淋漓尽致。正如作家本人所言:“这部作品里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能在现实生活中遇到。”
作家苏童在看完《失明症漫记》时曾说:“萨拉马戈和马尔克斯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两位作家,但在我看来,萨拉马戈对现实的隐喻更强。”在谈到为何创作出《失明症漫记》时萨拉马戈坦言:“我活得很好,可是世界却不是很好。我的小说不过是这个世界的一个缩影罢了。”这本书无疑是萨拉马戈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2008年戛纳电影节的开幕影片《盲流感》就改编自这部小说,2007年它也曾被国家话剧院导演王晓鹰搬上北京和香港的舞台。
只用逗号和句号
在《失明症漫记》一书里,萨拉马戈在行文里只用逗号和句号将叙事和人物对话分离开来。在萨拉马戈的小说世界里,通常句子很长,像滔滔江水一般连绵不绝,有时一个自然段甚至长达几页。他的作品冷峻到取消了角色名称、抹除了叙述与对话的界限甚至尽可能地剔除了标点,文中只有逗号和句号,叙述当中对话仅用逗号隔开,其他常用标点符号一律没有。人物对话与小说叙事似乎无缝相连,宛如内心独白,对此,萨拉马戈本人说,读者应当大声朗读他的作品,这样才能抓住节奏,因为他的书面语言都是口语化的,“就像一个人给另一个人讲故事那样。”为了保持萨拉马戈小说原有的风格,又要让中国的读者能看懂,中文版译者范维信仅添加了分号,用在人物对话的中间代表角色之间的切换。
《复明症漫记》首度面世
在首发式上,同时推出的还有被称作《失明症漫记》姊妹篇的《复明症漫记》,这是萨拉马戈的又一惊世之作,中文版也是首度面世。《复明症漫记》讲述了《失明症漫记》中发生失明瘟疫的那所城市四年后的一场新的灾难。萨拉马戈在这部小说中展示了萨氏幽默和智慧,起初,读者也许会感觉本书叙事比《失明症漫记》轻快,但这种轻快随着事件的展开和故事的偏移逐渐成为了幻觉,提供了与《失明症漫记》完全不同的文学世界。(记者崔哲)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