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通讯:青年节——于丹内蒙古解读青春

时间:2014年05月05日 09: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新网呼和浩特5月4日电 题:通讯:青年节于丹内蒙古解读青春

  记者:乌娅娜

  暮春的塞外青城,却有阵阵寒意。

  “青春,是一种状态,能不能够因为这个节日,而成为生命中一直的绵延。”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在青年节这天,与塞外青城的青年们,公话青春。于丹用她自己的方式,解读青春。

  青春是一种信念

  于丹用明代大家王守仁一生所经历了无数坎坷与磨难,却自己成就了一个集立功、立德、立言于一身的“大家”的故事,开始了她对于青春的解读。

  于丹说:“青春一定会面对不可理喻的世界,没有理由的坎坷,必须硬生生的扛下来,不管世界怎么抚慰你,流血和疼的都是你。”

  如她所说,青春是一种信念,这种信念可以在你倒霉的时候,用来自救。要想一生得以自救,我们不谈锦上添花的事,雪中送炭要自给自足。

  这个世界上,钱和权,别人可以拿的走,唯有信念和学问,永远属于自己。

  青春是一切皆有可能

  “一碗糯米,可以变成米饭,可以变成粽子,也可以变成酒。”

  于丹解释道:“青春就是一碗生米捧在手里,你想成为什么,由你自己选择,而绝大部分人成为了一碗糯米饭。这没有错,因为从生米变成米饭,形态最相似,耗时最小,风险最低,最快兑现自己。”

  “但是一个格局大的人,就想我能不能走的更远,而选择做一瓶酒,这里面有寂寞的时间最长,技术的风险最大,成就的形态和它本身的样子已经不可辩驳,正因为这样,早立志,立大志的人才敢去走那条寂寞又有风险的道路。”

  于丹告诫年轻人,不要抱怨我的这碗米只有一块钱,要问问自己,我担的了多大的风险,受得了多大的寂寞,经受的了多大的挫折,我再去设定我的目标。

  同时,于丹借用阿姆斯特朗和他妈妈的故事,奉劝家长们:“孩子们青春的可能性,基于他有尊严的责任心,那就是人从小就要知道,我要为自己买单。”

  青涩、鲁莽甚至荒唐无谓,都不是致命的缺点,青春致命的缺点是过早的世故、冷漠、对世间一切的痛痒都挂着一丝嘲讽的微笑。貌似看清一切,而心中毫无慈悲与热情。

  青春是行动力

  “女儿四岁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妈妈,我明白一件事,哭是最无能的表现。”于丹用她和自己女儿的故事告诉听众,年轻就是有能耐去面对所有猝不及防的挫折,用行动去建立价值。有可能我做的不那么成熟,但是,我去做了。

  大家小时候都有牛奶打翻了便哭了的经历,长大后,总会有很多东西打破,打破了怎么办,如果你没有能力让它变得比此刻更好,你的底线是,一定不要比此刻更坏,什么是更坏?就是哭天抢地,自我否定,跟所有人去诉说不公平。所以,当有东西打破时,第一就是面对它,接受它,第二,改变它,第三,实在改变不了的,放下,就没什么遗憾。

  青春是一种智慧

  说到这,于丹并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什么是智慧,如何拥有智慧,她只是借用《礼记·中庸》中的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也就是说:“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傻念书念不出明白人。”

  “王守仁,十岁立志做圣贤。所以我们现在教育十八岁的青年要立志,早吗?晚了。”在整个演讲中,于丹不止一次的强调青年立志的重要性,因为在她看来,这是贯穿每个人一生的生活状态,

  在略显寒意的内蒙古呼和浩特,于丹这样结束了她关于青春的解读,她说:“青春固然烂漫,但不都是鲜花。我们的身上带着浩瀚的北方长风,我们的心里回荡着悲怆着长调,我们从草原走进城市的时候,不能辜负了这份血脉,这份豪情,所有这一切,相关于青春。”(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