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唯一的西兰卡普传承人左翠平正在编织西兰卡普。 张瀚祥 摄
图为左翠平正在编织西兰卡普。 张瀚祥 摄
中新网酉阳5月6日电 (张瀚祥)柳枝翩翩,知了声声,一对有情人依偎在树下,情郎嘴唇轻触木叶,吹出委婉脆亮的曲调,簧音袅袅,绕山回旋……一幅动人的爱情故事跃然西兰卡普上,这是土家织女在用针线述说木叶情歌的故事。
正在纺织机前忙碌的,就是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唯一的西兰卡普传承人——左翠平。在酉阳桃花源景区的作坊里,两台古老的木制织机摆放在墙边,左翠平端坐在纺织机前,将理顺的经线一端绑系在腰间,右手挥刀、左手牵线,再将纬线整齐地穿到三层经线中,遇到花纹图案,她便勾线、放线,让人眼花缭乱。
据了解,酉阳的西兰卡普是土家织锦的土家语称,与蜀锦、云锦、宋锦、壮锦并称中国五大名锦。作为中国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左翠平口中的西兰卡普,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西兰”是一位美丽的土家族织女,聪明的她是山寨里的绣花能手,她把山里的百花都绣遍了,唯独不会绣夜里开花的白果花。于是,她常常独自半夜爬上高高的白果树,伴着月光观察白果花的姿态。不料被内心恶毒的嫂嫂发现,哥哥听信了嫂嫂谗言,用板斧砍断了白果树,西兰不幸摔死了。为了纪念这位美丽的织女,从此土家织锦便取名为“西兰卡普”。
往昔的酉阳土家村寨,家家户户的织女都将一生的故事织进五彩缤纷的西兰卡普里。左翠平告诉中新网记者,土家人把织女能否挑花绣朵作为衡量婚姻中女子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准,“姑娘结婚时必须有自己织出来的花铺盖作嫁妆,土家姑娘在婚前的日子也总是起早贪黑,精心制作自己的嫁妆。”一针一线里都充满了土家女儿对于爱情美好的憧憬、期盼。
“西兰卡普宛如一幅包罗万象的名画,记录着土家人的风俗和生活。”左翠平介绍说,西兰卡普常常以红、蓝、黄、紫、黑、白等丝线作经纬,色彩鲜明,热情奔放。题材上也多选取“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等拥有美好寓意的风俗典故。此外,土家人身边日月星辰、花鸟鱼虫,也被织进织女的记忆里。
随着城市的变迁,西兰卡普这种承载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土家织锦,越来越被人们视为老土的“古董”,似乎只能在博物馆里展出。左翠平也在担忧西兰卡普未来的出路。
“现在商店里能容易地买到图案丰富的花铺盖,用机器布制的衣服能够批量成产,价格也便宜,”左翠平说,“西兰卡普的制作工序繁多,花色复杂,做工精细,常常要耗时数月才能完成一幅作品,没有经济效益,如此传统的工作愿意做的人越来越少。”
左翠平显得有些无奈,50岁的她一直有心收徒弟,但“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赚大钱去了,在家的青壮年又要养家糊口,没人愿意在织锦上花时间。”
为了不让西兰卡普的传统技艺失传,左翠平2008年在酉阳桃花源内办起了“土家织锦坊”,她每天在作坊里牵线、托盘、穿梳、找层、挑织,引来远方参观的游客跟她学上几招。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重庆首届大型传统汉服周制集体婚典在酉阳桃花源举行,西兰卡普作为酉阳传统民俗也在活动中展出。“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这项土家族的传统技艺,也希望寻觅到有心学习的有缘人。”左翠平如是说。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