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德生在神舟旁 马芙蓉 摄
中新网黄石6月16日电 (马芙蓉 刘幼苗 黄姣姣)安排抬舟青年的前后次序、作神舟出宫前的最后检查、为神舟举幡开道……6月15日,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神舟出宫入江,72岁的西塞神舟会会长贾德生,奔前跑后,顾不上喝一口水。
“西塞神舟会”是西塞山区道士袱村民自发自愿组织参加的,庆祝端午节的传统盛会,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2006年,其被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又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西塞山区神舟会会长,贾德生介绍,神舟会以往是群众自发祭祀,规模小且分散。1981年,担心祖辈传下来的习俗没落,西塞山区道士袱村的20个村民,自发组织成立了西塞神舟会(协会)。时年39岁的贾德生,成为会中一员。2008年,贾德生接任西塞神舟会会长至今。
贾德生介绍,神舟会从农历四月初五持续到五月十八,为期40天,协会主要负责每年神舟会的组织、操办。每年神舟会开始前一个月,贾德生便放下家里的农活,到各个企业、村民家中募捐筹款、购买神舟制作材料,做神舟会的前期准备工作。
神舟会对各项流程和制作工艺要求严格,作为老资格的神舟人,贾德生需要寸步不离地守在神舟旁边,监督、指导各个环节。“五月初五零点,龙舟点光,时间不能早也不能晚,必须熬夜候着;五月十七日晚,通宵打醮守夜,再困再累也得熬着……”贾德生说。
最忙的时候,是从农历五月十五到农历五月十八,神舟会进入正式会期之时。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忙到晚上12点多。整天处于运动状态,连吃饭都是匆匆扒两口。有时来不及吃饭,就抽两根烟抵饿。
贾德生称,协会是一个自发性的民间组织,没有经费来源。举办神舟会的钱,都是他找企业、村民“化缘”来的。买材料、请戏班子、大家聚餐等都需要钱,作为大当家,每分每厘他得算计着花。很多天晚上,他躺床上还在思考如何安排工作才能省钱。
72岁高龄了,家人担心他累出病,曾建议他能找个年轻的继承人,卸下肩挑的担子。但事实上,并没那么容易。贾德生称,协会里大家都是无偿劳动,没有报酬;加上涉及面太广,琐事太多,没人愿意挑这个担子。而且协会里老年人居多。现有的40多个人中,最大的80岁,最小的有30多岁,其中60岁以上的占到三分之二。
此外,近年来,江边码头林立,粉尘、噪音污染,道路坑洼,江中船舶增多等问题,也在挤压“神舟会”的发展空间。神舟会传承面临的诸多尴尬,成为贾德生一直忧心的问题。
让贾德生欣慰的是,协会的老伙伴们,为了祖辈传下来的东西发扬光大,与他一样无偿辛苦奔波着。“神舟会在我们心中,跟‘国宝’一样。大家一起并肩作战,把祖辈的东西,代代传下去。”贾德生说。(完)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