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语文教材修订:“我爱学语文”取代“我爱上学”

时间:2014年06月23日 09:3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转发 打印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语文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这首脍炙人口的《蜗牛》,是周杰伦的一首歌,很受年轻人喜欢。近日,这首歌再度登上网络的热门榜,原因是它出现在了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的延伸阅读中。此次语文教材重新修订,一些内容的增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语文教材的演变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前50多年的中小学教材都是全国统一编写的,即所谓的“一纲一本”时代。在这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各地的中小学通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编语文教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完整出版并长期使用的全套语文教材,开创了许多第一,例如,使用教材的教师和学生的数量第一、编写专家的实力与人数第一等。

  200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启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正式放开了教材的编写权。此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启动实施“一纲多本”制,即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由一些出版社组织编写义务教育学科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后,即可发行。各地区或学校采用哪个版本教材,原则上可以根据地域特色、学生特点自主选择。一时间,在教育部语文大纲框架内,各套语文教材都把追求特色作为目标之一。语文教材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语文教材一枝独秀的时代结束,百花齐放的时代开始。

  教材修订的评论声

  语文教育出版社不仅将歌曲《蜗牛》纳入三年级语文教材的延伸阅读,还做了其他一些有意思的变化。例如,一年级语文的导学部分用《我爱学语文》取代了原来的《我爱上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入选教材等。据了解,目前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以下简称语文版教材)在广东、湖南、福建、广西、云南、河南、宁夏等部分地区,供2000多万学生使用。

  据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部主任郑伟钟介绍,新换的课文更注意文质兼美,贴近儿童生活,符合一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次修订的过程中,出版社采取投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专人访谈等多种形式,倾听来自教学一线的声音,了解教材实验区的意见和建议:哪些课文应该保留?哪些课文应该增加?哪道练习题应该改进?……郑伟钟认为,这些反馈有助于把握修订的方向和程度。

  语文版教材的此次修订是一种实践创新,引发各方网友关注,不少人点赞,觉得时代在变化,教材的内容也应与时俱进,这是语文教材接地气的表现。山东临沂市外国语学校的刘老师认为,入选的歌词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文质美,还能感受到国家的飞速发展以及青年人在迷惑彷徨中依然努力追求梦想和向往美好的毅力。在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某小学的韦老师看来,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注入与时俱进的新内容,孩子们感觉亲切、有共鸣,会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同时也有一些质疑之声,认为小学生的思想还未完全独立,更易于被动地接受引导,加入过多的流行文化元素会削弱语文教育的历史积淀。在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看来,入选小学语文课文的歌词,应该是既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又经得起推敲的经典,而周杰伦的这个作品显然并不具备儿童文学的特点。

  教材编写的新思考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表示,这次语文教材的修订并非脱胎换骨,更多的是对新时代语文教学的一种探索。应该看到,与语文教材的类型和数量丰富多彩相反,语文教材编写理论的研究寥寥无几,形成了教材先行、理论匮乏滞后的局面。

  临沂大学附属小学的刘老师是一位从教25年的语文教师。她觉得现有小学语文教材总的来说欠缺一些活泼有趣、生气勃勃的选文,比如精美的散文、古诗文以及经典的外国文学译文。她认为,还应注意引进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和实践延伸到课外、家庭和社会,注重思想品德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语文不仅是中小学生最重要的一门课,相较于其他学科,它还更多地承载着传播中华文化的任务。如何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将语文素养、传统文化、时代特色、人文关怀等渗透到情感中,这是新时期对语文教材编写者提出的更高要求。姜力菲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