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吃这口锅煮的饭长大的!”6月29日,古蔺县大寨乡大寨村五组村民蔡贡三把自家珍藏了四代的铜锅拿了出来,这是红军送给他母亲陈万珍的一口铜锅,蔡贡三准备把它捐献给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纪念馆。
记者在蔡贡三家看到,这口“红军锅”系黄铜铸制,直径约18公分,周长60公分左右,陈旧且有铜绿,锅的木把柄保持原状,整个铜锅仍“结实浑厚”。
1934年农历12月30日,四渡赤水时的红军路过大寨坝(现大寨乡)。
衣着破烂、脚穿草鞋、头戴斗笠是红军给蔡母陈万珍的第一印象。感受到红军对人和善,当时蔡母怀孕八个月,仍为他们“烧茶送水”,红军用开水和着自身带的干粮就算一顿饭。到了晚上,红军有的住在蔡家里,有的直接在屋外檐坎上铺上一块布就睡了。第二天,红军离开时,看到蔡家很穷,就把这口铜锅送给了蔡母,并告诉她铜锅比砂锅耐用,生孩子的时候可拿来煮饭吃。红军走后不到一个月,蔡母生下了蔡贡三。
1947年,古蔺土匪猖獗,见值钱能用的东西就抢,蔡母为了不让这口“红军锅”落在土匪手中,把它埋进了土里。
1974年,蔡母临终时,一再告诉蔡贡三及家人:“红军送的铜锅一定要保存好,当作纪念。”
蔡贡三一家严守母亲嘱咐,历经四代,保留至今。
耄耋之年的蔡贡三是大寨乡老年协会的会长。今年,他到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博物馆参观时,偶然发现自家还与红军有渊源。“当时就有捐赠想法,但还得回家商量。”蔡贡三说。
蔡贡三有五个女儿,她们住在古蔺、泸州、新疆等地。蔡贡三把想法透露后,得到全家老少的一致赞同:把“红军锅”捐赠出来。“我已经八十了,献给博物馆,保留的时间更长。”蔡贡三说,那样“红军锅”的价值更能发挥出来,也让更多人知道红军长征的艰辛,教育更多的人。
古蔺县文物局局长邱光前告诉记者,“这口‘红军锅’是对红军长征途经大寨的实物佐证,也是古蔺县首次发现红军四渡赤水时赠予老百姓的铜锅,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张涛 记者 孔芒 文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