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木头烂树根,一经她手便成艺术品
杭铣社区张阿姨的版画和根雕作品,太漂亮了
本报记者 蔡杨洋/文
从单位退养前,张瑛瑛从没想过,自己都快60岁了,倒有机会过上一种满是文艺气息的生活,在湖边的柳树下吹吹笛子,在窗前创作版画,在阳光下琢磨树雕。
更让她意外的是,一些出于兴趣而创作出的版画和根雕作品,让自己一下子成了杭铣社区里的“名人”。
“很多人问我,以前有没有学过绘画、雕刻。我说没有,以前多忙啊,哪有时间学这种。”张瑛瑛当了几十年质检员,几乎每天都过得很忙碌。不是在上班,就是照顾老人、拉扯孩子、料理家务,可以说,留给她自己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
亲近艺术,是在她退休后,慢慢培养起的兴趣爱好。
别人丢掉的废木材,是她创作的材料
在张瑛瑛家里,最多的摆饰,就是版画和根雕作品。
桌子上,放着一个个仙鹤和鸵鸟形象的根雕作品;墙上,挂着一幅幅版画,版画上是鲜花、树叶、脸谱、各类小鱼……连她家的一个客房,都被改造成了贮藏室,里面放着一个大根雕茶几、一些雕木用的工具。
说起版画创作、树根雕刻,其实都跟张瑛瑛擅长废物利用有关系。“最开始,我看垃圾桶里有很多木板,怪可惜的,就捡了回来,琢磨琢磨做点东西出来。”就是这样,她接触到了版画,后来又慢慢学起根雕。
张瑛瑛从人家的装潢垃圾里拾掇起废木板之后,就尝试用小锯子把木板裁得方正,当做底面,又拣那些相对薄的木板,根据想象裁成一条鱼、一只鸡,修修磨磨后贴到底面上。
“这个底面是蓝色的,刚好配画面上的鱼。你猜这是什么?”她指着其中一幅群鱼游在水中的画,故作神秘地说,这个底面,其实就是一扇橱柜的门。
根雕作品也不例外,原材料几乎全是外面捡的。一只单脚立地,伸着脖子,被漆成深棕色的鸵鸟,是张瑛瑛的第一件作品。
“这是垃圾桶里捡来的茶树根,当时我一看,就觉得它像一只鸵鸟,但是别人都看不出。”她说,“在我看来,他们扔掉的,都是宝贝。”
一个碗口粗的树根上,有十来种造型
小区的河塘旁,是张瑛瑛最喜欢的地方。她穿上工作服,戴一顶帽子,拎上工具箱,在塘边的石凳上一坐,一手抱起树根,一手拿着雕刀,自个儿琢磨起来。
“你这雕的是什么呀?”
每逢碰到邻居这样的询问,她就会停下,拿起手上的作品介绍,“你看,仔细看,这里是一朵祥云,这里是鹅的头……看到了吗?”见到别人疑惑,张瑛瑛会反复强调,眼睛可一定要仔细看。
有一次,张瑛瑛去嘉兴亲戚家做客,别的什么都没带回来,就抱回一个烂树根。
现在,这个烂树根已经被处理成一件半成品,张瑛瑛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飞天云妖”。这个普通小碗一般粗的树根,大概有四十多厘米高,仔细观察,凹凸不平的树根上的确有十来种形象——人、祥云、牛头、狗、龙、大象、还有面目狰狞的“妖怪”。
“很多时候,树根本身就已经有各种形象了,我只要稍微修修就好了。”她说,她见到这些还带皮的烂树根,就能看到这里像牛,那里像羊。
不过,做根雕很考验人的手劲。长时间用力导致手腕伤筋、脖子酸胀这种事常常发生,但张瑛瑛依旧喜欢这个劳累活儿,“看着这些东西,我心里就觉得高兴。也有人出钱向我买,我不卖。”她往后仰了仰身子,摇了摇头。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