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李立三俄裔遗孀李莎在京逝世 终年101岁

时间:2015年05月13日 10:16 来源:环球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李立三和李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

李立三和李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中国俄罗斯语文学教母李莎(俄文名:伊丽莎白·帕夫洛芙娜·基什金娜)于5月12日13时在京逝世,享年101岁。

  李莎是已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导人之一李立三的夫人,中国籍俄罗斯人,著名俄语教育家。1914年出生于俄罗斯萨拉托夫州,1941毕业于莫斯科外语师范学院,先后在哈尔滨俄语专科学校、北京俄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 曾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中俄友好协会理事等职,系中国老教授协会名誉理事、全国政协委员。

  李立三生平

  李立三(1899.3—1967.6),原名隆郅,湖南醴陵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3年任中共武汉区委书记。1924年任上海区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1925年任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参加领导了五.卅运动。1926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组织部长,在武汉领导工人运动。1927年当选为第五届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中央工人部长。同年7月,中共中央改组,为政治局常委之一。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并担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革命委员会委员和政治保卫处处长。同年12月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1928年-1930年在上海党中央工作,任中共中央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长等职。1930年犯过“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被称为“立三路线”。1931年被派到苏联学习,曾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兼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共产国际工人出版社中文部主任、《救国时报》主编。1945年当选为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1946年回国,历任军调部东北三人小组成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敌工部长、城工部长等职。1948年任中共中央东北局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党组书记。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劳动部部长。1955年后,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三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副部长。1960年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是中共四至八届中央委员,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1967年6月22日服安眠药自杀,终年68岁。1980年中共中央正式为其平反。

  延伸阅读:

  外媒:李立三夫人李莎百岁回忆中国缘(图)

  李莎胸前也被挂上"苏修间谍"的牌子,接受一场又一场的批斗。1967年,他们夫妇在一场批斗会后被带走,李莎中途被撵下车,未想李立三的一句"你多保重"竟成永诀。第二天,李立三便与世长辞,终年68岁,李莎也被关进秦城监狱,9年后才知道丈夫早已故去。粉碎"四人帮"后,她回到北京。1979年,她等到了丈夫被正式恢复名誉、平反昭雪。1980年,她出席了中共中央为李立三举办的隆重悼念仪式。

  然而,李莎受人景仰,并非只因她是李立三夫人、对爱情忠贞不渝。作为莫斯科外语师范学院的高才生,她投身中国的俄语教学近半个世纪,参与了首套大学俄语教材的编纂,桃李满天下。在她的影响下,女儿英男、雅兰也承绪母业,谱就一段师坛佳话。

  不久前,李莎迎来了自己的百岁华诞。在回忆录《我的中国缘分》中,她云淡风轻地写道:"我对历史并无抱怨。"

  开国大典: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李立三发言

  1921年秋,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李立三被遣送回国,十个月后有消息传到法国说,李立三领导工人运动失败,愤而谋刺赵恒锡,未果,被杀,周恩来、王若飞等信以为真,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南昌起义后,起义军往瑞金前进,李立三率少部分战士走在前面,不料却陷入重围,战斗惨烈。战斗结束后,不见了李立三,周恩来派人找了两三天都没找到,有人说李在战斗中牺牲了,于是到瑞金后,周恩来为李举行第二次追悼会,但当追悼会在悲壮地进行时,李立三又回来了。建国后,周恩来闲谈说:李立三活着的时候,我就为他主持了两次追悼会,他一定会长寿。

  李立三"自杀"后尸体竟矮了15公分

  1980年3月,中央决定给李立三召开追悼大会前,中央组织部让李立三的家属子女看了李立在死亡时的医院"验尸报告单",上面记载:身高1.63米(与实际的1.78米相差了15公分),体重56公斤。这显然也不符合实际,成了又一个谜。
所以,李立三之"自杀",始终是一个悬案,成为"文革"乱世的一道不解之谜!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