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沙(资料图)
吴沙(1731年—1798年),福建省漳州漳浦县人,1773年,由原籍渡台,集结和率领漳、泉、粤三铬移民人垦宜兰,成为台湾开发史上声名赫赫的“开兰始祖”。
雍正九年(一七三一),吴沙出生在漳浦县西门外小山城元房大围头。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他由原籍到台湾,先居住在淡水,后来迁至三貂社。
据说,当时台湾的南部、西部、中部和北部土地大致开垦完的时候,地处东北部的宜兰还是一片毒蛇野兽出没的荆棘之地,而且被性情凶悍的番人所占据,所以要开垦宜兰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吴沙当初住在三貂社,三貂与宜兰一山之隔,他就以“通番市”为生,也就是和番人做生意,把草药、布匹、盐、糖、刀等货物卖给番社,又从番社换回山货如鸟兽、木材之类的东西卖给汉人,不久就赚了一大笔钱。因为吴沙“通番市有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很有诚信,得到番人的喜爱,娶“番妇”为妻,获得“番目”之位后,他又帮助漳州、泉州、广东三籍移民入山伐木抽藤自给,好多人都归附于他。在通番市中,他见宜兰中部一片荒埔,番人不善于耕作,也不爱惜,便立志要开垦它。
乾隆五十二年(一七八七),吴沙开始筹划开垦宜兰。他以三貂为基地,对开垦宜兰进行周密充分的准备,整整历经九年时间。开垦宜兰的第一要素是劳力。为集结人力,吴沙首先在贡寮一带试行开垦,就地兴建房宅,使投靠他的人先有田耕,有房住。同时在三貂社开山修路,前来投靠的人发给一斗米、一把斧头,让他们入山砍柴抽藤,解决临时生活费用。由于吴沙生性好侠,广结善缘,投靠的移民达一千多人,其中漳州人占十分之九。
开垦宜兰的最大障碍是“番害”,由此决定了开兰行动必须是武装拓垦。为确保拓垦成功,吴沙特委托许天送、朱合、供掌等熟悉番情、从事番割的友人,辅助说明筹划开垦事宜,组织二百多壮士为前导,保护垦民免受番害,并安排二十三名懂番语的人随行。开垦宜兰需要庞大的资金,来保证垦民衣、食、住等生活的需要和农具、种子、运输等生产的需要。吴沙凭平日创建的良好信誉,得到淡水富豪柯有成、何缋、赵隆盛等鼎力相助。开垦宜兰还需要获得官府的同意和支持。宜兰散住着三十六社平埔番,属化外之地,清朝政府因这是界外,不愿得罪番人,又惧怕汉人以此为藏身之地,聚众闹事。吴沙自身守法,且多次以卓越的指挥才能,协助官府拿获贼寇,得到淡水同知徐梦麟的信任,使开垦宜兰行动得到官府的默认。
[责任编辑:孟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