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八大碗:在大厂回族的饮食文化上“清真八大碗”享有盛名,发展流传主要原因:
其一,回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按教规不许喝酒,不饮酒就不用预备炒菜;同时教规教义上提倡节俭,反对铺张。
其二,历史上,大厂回族人民生活十分贫苦,而回族人民又十分好客。为此勤劳智慧的回族群众创造了宴席形式——“清真八大碗”,既节俭,又表达了宴客的氛围。这“八大碗”中有炖牛肉、炖杂碎,胡萝卜、长山药、海带、醋溜白菜、粉条、丸子、炸豆腐等,以八碗为限,灵活配伍。稍富的可上两碗杂碎,两碗肉;穷苦一点儿的,可八大碗仅上“菜帽”,下面一律用胡萝卜垫底。“其中炖牛肉、炖杂碎是大厂清真家常菜中的精品。
正定八大碗
河北省正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八大碗实际上主要是由猪肉制作组成的八碟八碗十六道菜。因当时儒家与道家文化盛行,人们崇拜“八”这个数字。当时酒家讲究上八仙桌,每桌坐上八个人,上八道菜,都用清一色的大碗。主要由四荤四素组成。四荤:方肉、酥肉、扣肘、肉丸子等,材料精选肘子肉,后臀肉;四素:豆腐(炸豆腐或白豆腐)、海带、粉条和农家时令菜蔬(如萝卜、白菜、茄子等)。其荤菜均是运用独特工艺先煮后蒸,按照严格的程序和工序。其技艺主要在选料、刀功、火候的掌握以及配料的选择上下功夫。
正定八大碗的代表“宋记八大碗”制作技艺已被河北省列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滕州八大碗
有人说“滕州八大碗”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孟尝君,也有说是康熙下江南时途经滕州,吃了这八碗席后感觉特美,就用满人的习俗封此席为“八大碗”,“八大碗”才得以正式命名。
滕州八大碗古时用黑瓷陶碗,一共八件,大小相同,后来演变成黑瓷,白瓷,铜器和不锈钢器皿,现存的老字号饭店仍以黑陶瓷大碗为盛具,以木炭或焦炭为火源,进行蒸煮烹调,八大碗的菜名和先后顺序皆有讲究,一般为一道金鸡,二道银鲤,三道铜肘,四道玉卵,五道稣菜,六道豆腐,七道辣酱,八道清炒,其成分多为鸡、鱼、肉、蛋、土豆条、藕片、辣椒、芹菜、白菜、黄豆芽、绿豆芽等,不一而足,再配上甜面酱、酱油、食醋和味精、香菜、料酒、花椒、小茴香、葱、姜、蒜等佐料。
[责任编辑:马小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