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交流与合作

朱元璋临终托孤方外高人 建文帝曾避难雪峰寺

时间:2015年06月16日 17: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大型古装历史剧《王道剑》创作背景资料探究——

  公元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病逝,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为巩固中央集权,建文帝着手削藩。朱元璋的第四子,时燕王朱棣不甘被削藩,遂举兵反叛,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变”。朱棣攻下明朝都城南京后,宫中建文帝却离奇失踪,下落不明。

  建文帝究竟下落何处?民间普遍认为他最终逃离了危险的漩涡,消匿民间,这引发了一代又一代历史爱好者和史学专家的好奇和探索。台湾前“行政院”院长、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著名武侠小说作家刘兆玄(笔名上官鼎) 依据明朝“靖难之役”和“明建文帝出亡福建宁德说”的历史背景创作了长篇武侠小说《王道剑》。由九洲文化传播中心、九洲音像出版公司和台湾吉富文创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该小说同名电视剧将于今年10月开拍。

  经有关专家的实地调查与田野考古,宁德是“明建文帝出亡地”一说取得了25组环环相扣、密切关联的证据链。现让我们跟着这些证据链,揭开600多年来的历史谜团:

  建文帝出亡宁德之七:避难雪峰寺

  相关阅读:

    谜一:上金贝古墓之谜   谜二:支提寺怀古诗之谜 谜三:云锦袈裟之谜

    谜四:郑和下西洋之谜  谜五:千尊铁佛之谜  谜六:“寻仙”之旅

  雪峰寺,全称雪峰崇圣禅寺,位于福州闽侯雪峰山南麓。是云门、法眼两宗的祖庭,素有南方第一刹之称。崇圣禅寺创建于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开山祖师义存在大枯树下简称一座庵堂,即如今的枯木庵,此为建寺之始。乾符二年(875年)观察使韦岫捐资助建,院宇初具规模,寺僧上报朝廷请院额,赐名“应天雪峰寺禅院”。雪峰寺僧众盛时达一千五百余人。可想而知,在这上千人的僧侣里藏一个人,就好比藏木于林。

  在雪峰寺的历史上,有一个人的名字不得不提,那就是第六十七代主持,正映洁庵禅师。根据《灵谷禅林志》卷八《高僧》记载:“正映,字澄渊,号洁庵,一号越权,自称雪老,自小在福建宁德三峰寺出家为僧”。洪武十九年,洁庵禅师到南京钟山灵谷寺拜主持慧明谦禅师为师,后又因全国僧人大试夺魁而被召到北京。可谓对京、宁、闽三地无一不熟。洪武末年,洁庵禅师受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任命,担任福建泉州开元寺主持。在明朝的历史上,由开国皇帝亲自委派一个寺庙的主持,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此一遭。

  洁庵禅师的神奇身世还不仅限于此。这位洪武大帝钦命委派的主持,却在永乐元年,明成祖朱棣登基的当年,突然辞去了泉州开元寺的主持之位,来到福建雪峰寺,又在永乐十六年离任,神秘失踪,直至朱棣去世才重现江湖。仿佛冥冥中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的人生经历。这一切都要从明太祖朱元璋立储说起。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传统伦理观念根深蒂固的人。这一点,从他给子孙命名的方式就可见一二。明代各个皇帝的姓名皆根据“水木火土金”的顺序以“五行”为偏旁,朱元璋自己的名字里没有“五行”,就把年号定为“洪武”,自此形成规矩。所以,在朱元璋寄予厚望、悉心培养的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后,朱元璋并没有再在“木”字辈的儿子里选择继承人,而是将全部期望转移到了皇长孙朱允炆身上,择他继承大统。

  立储只是一道手续,真正麻烦的是怎么让孙子当稳这个皇帝。朱元璋在世时,朱允炆在他的羽翼之下安全无虞,可这样的庇护终归不是长久之计。朱允炆作为“皇三代”,性格优柔寡断,儒雅有余,勇武不足。戎马一生的朱元璋,怎样难对付的敌人都见过,深知权力的斗争中没有善茬,为了给孙子登基铺平道路,朱元璋可谓操碎了心。由于担心朱允炆无法掌管强兵,他着手清洗朝廷各方势力,甚至大杀功臣,清理了蓝玉、胡惟庸集团。解决完权臣后,朱元璋对朱允炆说:“我如今解决了内忧,又安排了几位叔叔替你戍边看家,以绝外患,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安心地做皇帝了。”

  没想到向来乖巧的朱允炆,这次却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外敌来袭,由叔叔们来对付,我当然安全。但如果叔叔们起了不臣之心,我该怎么办呢?”朱元璋闻言,顿觉这确实是个大问题。他一直考虑外人的危险,忽略了祸起萧墙的可能。对付自己家人,他还真没有过这样的经验,于是半是考验半是无奈地反问朱允炆:“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朱允炆被问得一愣,心想怎么问题又变成我来回答了?但也只得强打精神像应答考题一样罗列出步骤:“首先用德来感化他们,继而用礼来约束他们,如果还没有效果,就削藩减弱他们的势力,再不成就更改他们的封地。如果实在不行,就只能兵戈以对了。”“主考官”朱元璋听完,也觉得这份答卷实在是没有什么漏洞,可以得满分了,于是连连称“好”。可是心里的大石却依旧没有落下,对答毕竟是纸上谈兵,真实的情况怎么会这么简单呢?朱允炆的问题勾起了他深切的忧虑,然而一面是亲孙儿,另一面是亲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他总不能为了孙儿的未来手刃儿子啊……面对剪不断理还乱的家事,朱元璋身为一代帝王,和普通人没有区别。朱元璋毕竟老了,再也操不起这个心了,同为他的血脉,大明朝的江山,便能者居之吧。

  然而俗话说“隔辈亲”,朱元璋毕竟还是较为偏爱孝顺的孙子,此时的他已经隐隐察觉到,在那些有着丰富军事经验、如狼似虎的儿子面前,自己这个生性善良谦厚的孙子很有可能落败。他必须得给朱允炆谋一条后路,找一个靠山。靠山的人选让朱元璋绞尽脑汁:帮助朱允炆的人必定不能是在朝为官之人,倘若大事不妙,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自身都难保又怎么能暗中保护朱允炆呢?但如果是普通人,且不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江山一旦易主,朱允炆很难逃过朝廷的耳目,何况普通人哪能有这样的势力和胆识藏匿朝廷追缉的要人呢?

  朱元璋前思后想,突然间灵光乍现,想到了一个人。他想到洪武二十九年的时候,自己举办全国僧人大试时召见的一名和尚。聪明的读者看到此处已经想起来了,此人正是上文提到的洁庵禅师。洁庵俊才出众,深得朱元璋赏识,为人正直睿智,可以帮助朱允炆斗智斗勇地周旋。朱元璋自己出身贫寒,发迹之前也在皇觉寺出过家。对于他来说,再没有比寺院更熟悉、更安全、更适合的藏身之地了。僧人这个曾使他用以化缘度过饥年的身份,能否成为保护自己孙儿的最后一道屏障呢?

  洪武末年,在朱元璋人生最后的日子里,他亲自指派洁庵禅师去福建泉州开元寺,预先做好准备工作。在任命前,他单独召见了洁庵禅师。朱元璋语重心长地对洁庵说:“现在要当一个好主持很难。要是太善良了,就会被人欺负,要是奸恶之人,则会受人攻击,必须洁身自好才能长久。”这番忠告话里有话,洁庵生性聪慧,自然一点就通,他知道朱元璋这是在安置身后事,在对他托孤了。

  数年后,“靖难之役”让当年的担忧成真,朱允炆准备的完美答案终于敌不过现实的残酷,永乐元年,朱棣登基,建文帝自此下落不明。就在同一年,受朱元璋嘱托的洁庵禅师离任开元寺,转至福州雪峰寺就职,这时离建文帝兵败南京洽半年有余。作为朱元璋托孤的“方外之臣”,洁庵禅师来到雪峰寺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兴土木,改建庙宇,做好准备迎接重要的人莅临。不久后朱允炆南逃而来,洁庵禅师成为他的庇护者,为建文帝半年多来的逃难画上了一个短暂的休止符。

  然而好景不长,永乐五年开始,基本平定朝野的朱棣开始派人搜索朱允炆的下落。此前我们说过,他派出过水陆两路稽查队。永乐十一年时,名义上彰显国力,实际暗查建文帝下落的郑和下西洋归来,来到福州雪峰寺,在枯木庵中遇到了化身为僧的建文帝。据传建文帝曾试探性地问郑和能否和自己一起举事。郑和百感交集,虽然朱棣对郑和有知遇之恩,他对朱棣死心塌地,靖难之役时也没少立功。但在亲眼见到被篡夺了皇位的建文帝时,他依旧感到不安。作为一个篡逆的臣子,亲手把“真龙天子”送入虎口,这样的心理负担郑和承受不起。进退两难的他只好跪在地上哭着抚摸建文帝的脚谢罪,再三拜别而去。郑和的良心让他生平第一次对朱棣撒了谎,回到京城报信时,他隐瞒了建文帝在雪峰寺的消息,只说没找到人,只留下赠予雪峰寺的瓦塔两座,至今塔基尚存,成为郑和到过雪峰寺的残留证明。

  郑和给建文帝留了一线余地,不代表其他人也会,建文帝在雪峰寺的消息还是走漏了风声。五年之后的永乐十六年,洁庵禅师再一次离奇地“禅让”其位给“远芷禅师”,从雪峰寺消失,被朱棣召回南京调查,软禁到朱棣离世。次年,胡濙带领的陆路搜查队来到雪峰寺,带着收拾残局的任务捏造碑文,对洁庵禅师的下落文过饰非,以掩众口悠悠。朱元璋贵为天子,开创了大明朝,然而身为祖父,却终究未能保护孙儿的一世安稳。随着他布置的棋局上最后一枚棋的失效,建文帝朱允炆再一次失去了依托,辗转至宁德,继续颠沛流离的后半生。(陈红桥)

[责任编辑:普燕]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