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东坝人编创“大马灯”成国家级非遗

时间:2013年11月29日 09:25 来源:扬子晚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东坝人编创“大马灯”成国家级非遗

  东坝大马灯。省非遗保护中心 供图

东坝人编创“大马灯”成国家级非遗

  老街民居上的浮雕。

东坝人编创“大马灯”成国家级非遗

  精美的老戏台。张可 摄

  上期《南京魅力街镇》访遍了高淳东坝镇的古迹。本期我们去看看这里鲜活的人文景观。每到逢年过节,南京人热衷于花灯,而东坝的居民则用类似的方法,编成一个个“大马灯”,两人一马,七马一队,走街串巷,延续这一从明清就兴起的民俗活动。在东坝,还能看到砖木结构的老戏台,老街上几乎每家门头上,都能看到精美的浮雕,尽显这座古镇的悠久的文化气息。通讯员梅正亮 扬子晚报记者 张可

  大马灯

  明清儒商设计编创大马灯 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表演

  “现在来得不巧,除了不定期的文化节活动,要到过年时候,才能看到大马灯。”记者提出想看大马灯,东坝居民王先生遗憾地摆摆手。但说起这项民俗,却是如数家珍。

  明清时期商贸的往来,给东坝带来了文化的繁荣,每年的农历三月、五月、七月多有各种庙会,但春节、元宵节却少有民间娱乐活动。据传说,一些儒商鉴于东坝多船帆、少车马,联想到汉代的“骆驼载乐”形式,由此萌发了编创“大马灯”舞的想法,并付诸组织实施,通过舞蹈表达了崇尚“忠义”的传统道德,和对“天下太平”的向往。从此,该舞在当地流行起来,并一直传承到了今天。东坝大马灯舞一般在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集中表演。

  王先生说,东坝大马灯采取老、青、少三代人组合的表演形式:老者负责指挥乐队并控制节奏,青年人担纲竹马表演,少儿们扮演《三国演义》故事中的人物。大马灯造型比一般马灯道具高大,每匹马由两名体壮灵活的年轻人组合表演,前一人扮马头,后一人扮马身,两人须协调配合、高度统一,方能将马的各种神情、动作表演得逼真传神。大马灯的道具为竹制的“马架”,绒布缝制的“马皮”,并饰以马鞍、缰绳、铜铃等。

  据介绍,东坝大马灯当今代表性人物是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汤裕道,以及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第二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汤春山、汤海头。

  古戏台

  分上下层,有10米多高 “出将、入相”改成“入云、唱月”

  在乡镇,除了庙会和灯会,戏曲也是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在胥河北岸,东坝镇政府的大院内就有一座高大的古戏台。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单檐歇山式”建筑,坐北朝南,台面3间,分上下层,有10米多高,占地150多平方米,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戏台原为东岳庙内的酬神戏台,因此又称作东岳庙戏楼。它始建于明代的公元1568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毁于大火,民国六年(1917年)由当地工匠设计重建,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三次小修。这座戏楼是全省现存的60多座老戏台之一。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