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大陆文化看点

记非遗传承人崇德福:“经历过才知道怎样教学生”

时间:2013年12月05日 14:11 来源:中国文化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记非遗传承人崇德福:

  崇德福

  北京立秋以来的第一场雨从清早开始就瓢泼一样地下着,此时的琉璃厂西街少了往日的人流攒动,来到荣宝斋木版水印车间的大门口,黑色的铁门里面一座四层的小楼与沿街门市的富丽堂皇相比显得质朴低调。楼梯两侧晾满了宣纸,空气中也弥漫着水墨的味道,车间里的师傅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崇德福的工作地点是刻版工作室,与其他师傅相比,其工作台别有一番风味,周围摆满了绿植,窗户上还挂着一个鸟笼。崇德福十分喜欢花鸟,他说:“种种花,养养鸟,不但养眼还可以静心。雕刻最怕浮躁,刻的时候不但要调整好呼吸,而且比较关键的部位还要一气呵成。另外,许多画作的主题都围绕花鸟展开,平时多观察它们的姿态,对于理解画的神韵都是有帮助的。”

  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源于中国古代雕版印刷的“版”套印,所谓“版”套印,是根据画稿笔迹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刚柔枯润,设色的深浅、浓淡、冷暖及色相的向背阴阳分版勾摹,刻成若干板块,然后对照原作,由深至浅,逐笔依次叠印,力求逼肖原作,达到乱真的程度。木版水印这种纯手工印刷工艺有勾(分版)、刻(制版)、印(印刷)等基本工艺程序,它以笔、刀、刷子、耙子等为基础工具,以追求复原传统书画的艺术形态和神采为目的。

  1971年,崇德福初中毕业后被分配到荣宝斋。17岁的崇德福之前从未接触过木版水印,但他从儿时开始就对画画十分感兴趣,班里的板报基本上都是由他来画,而且崇德福的父母也都是手工艺行里的工人,父亲在宫灯厂,母亲在绒鸟厂,平日里他会经常帮父母画灯片、搓绒线,自然而然地动手能力就比较强。

  在荣宝斋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后,崇德福被安排在木版水印部学习刻版技艺。“在荣宝斋学习技艺要比其他地方的条件好,因为当时荣宝斋是许多有名的画家交流聚会的地方,所以经常有机会见到黄永玉、李可染等知名画家,而且更加难得的是可以看他们现场作画。”崇德福说:“能一睹名人大家的风范、谈吐,并能观看他们作画,对于一个青年学生是十分有吸引力的,我一直觉得这是我最大的收获,对于技艺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他每次都特别珍惜这样的机会,认真仔细地看大师们怎么构图、怎么用笔、怎么上色,用心揣摩大师们的构思和绘画技巧。

[责任编辑:杨永青]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