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于正侵权案|全球百大品牌|扫心地|送诗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两岸文化  >  交流与合作

建文帝喜好诗歌 流亡民间遗作充满悲凉

时间:2015年06月18日 18:23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翻阅《雪峰志》,第六十七代主持正映洁庵禅师在任时曾经留有一偈句:“人上人,好诗歌。”上一回我们说到,洁庵禅师在世时,曾经秘密庇护明建文帝朱允炆,将其藏于雪峰寺枯木庵长达十余年。朱棣称帝之后,抹去了建文帝登基四年以来的一切功绩,甚至不承认朱允炆当过皇帝,对外宣称其葬身火海,明代十三陵中也没有建文帝的一席之地——他并没有罹难,而是出亡福建。朱允炆亲贤好学,仁厚宽和。相比起平定四海的朱元璋和藩王时期就多次率军北征的朱棣而言,朱允炆并不尚武,反而崇文,在武德和文治之间,他明显倾向后者。史书记载他的兴趣为“好文章,喜诗歌”。与洁庵禅师的偈句正不谋而合。

  《明史》记载,朱允炆还是皇太孙时,朱元璋命他检查奏章,他往往以宽大为本,见面刑狱。又遍考礼经,修改了《大明律》中刑法偏重的条款,天下无不为之歌功颂德。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听从了忠良削藩的建议,然而湘王朱柏不堪变为“庶人”,为保名节,举家自焚而死的事件,给朱允炆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生性优柔的他无法再承受这种血亲相残的事,一度打算停止削藩。在靖难之役时,甚至特别吩咐部下切莫让自己背负弑亲的罪名。得知此事的朱棣,在两军对垒时,每每冲锋在前,撤退时则殿后,一众朝廷军将士不敢擅自开弓,生怕误伤了皇帝的亲叔叔。对敌人宽容就是对自己残忍,直到落难天涯,朱允炆才明白这个道理。然而此时的他,罕有途径一泄心中郁愤之情。胸中有块垒,又不是借酒浇愁的性格,儒雅的朱允炆选择了以诗言志,《雪峰志》上的诗,正是建文帝给世间留下的遗篇。由于受到政治局面的限制,不能明白着写自己的境遇,只得借助种种暗喻一抒胸臆。这些诗的内容以无字碑、枯木庵、应潮泉三者最多。他写蘸月池:“蘸月方池澄如镜,当年原为放生开。至今绿水依然在,谁见金鳞透网来。”从放生池鱼看到自己南逃的影子,对吉凶未卜的前途惴惴不安。写龙眠坊:“冥搜远不厌,于此龙眠坊。龙去复几时,雾气自生光。溪阴鸟影遁,日落竹生凉。遥聆夕磬发,倚仗立苍茫。”感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辗转反侧,怨恨难平时,他便写下“我欲拈一言,此石亦多事”的句子来借桑骂槐。偶尔,建文帝也会振作精神,写下较为积极的诗句:

  《题枯木庵》

  枯木千年有故庵,美才那复识梗楠,盘时已得归根所,虚处真成入定龛,非色非空沾雨露,不生不灭饱烟岚。由来神物山灵护,岱顶泰松也自惭。

  岱宗泰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皇权的象征,终日面对闽南区区一枯木庵堂,却能联想到五岳之首山顶的松树。这份眼界和胸怀,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这些融情入景的诗句令人身临其境,一个遍历世事沧桑的落难帝王依稀浮现眼前。

  建文帝在位期间仅四年,本来摩拳擦掌打算做出一番建树,踌躇满志地准备实施“建文新政”,减赋役,轻刑狱,建立一个河清海晏的太平盛世。却因为对朱棣心慈手软而丢了江山,只能天涯浪迹,隐姓埋名,甚至削发为僧,遍历劫难,藏于雪峰寺,终日长伴青灯古佛,怎能不满心“厌恶”、“悲凉”、“苍茫”呢?

  事实上,不仅仅是雪峰寺,在后来建文帝辗转至上金贝的日子里,他也留下了不少遗篇。

  

  建文帝藏身地雪峰寺一角

  在宁德市蕉城区金涵乡濂坑村,至今仍留流传着大量建文帝与从臣郑洽的故事。在这些民间故事里,建文帝多化名为“金邶上人”,而郑洽则多化名为“郑三合”,根据宁德当地人的说法,建文帝在上金贝时期,曾多次来到此地。在濂坑村,有一户姓王的人家,家中留存有一份《家谱诗钞》,当中记载了10多首王姓始祖王进与“金邶上人”建文帝的吟对诗。

  《忆昔》

  当年鏖战剑光寒,画角声哀撕心肝。入阙铁蹄摧御柳,持戈燕寇撺朝堂。江湖浪荡天作被,山水浮游地当床。衣上晒痕重泪迹,江南梦断北人肠。

  《山寺中》

  明月蠓瞳大雄殿,香烟高舞铜炉中。山寺布置今日几,石阶闲坐对蟾蜍。

  《山寺寂寞邀王进施主同游》

  寺中惯听山鸟鸣,闲弄野花吟思情,犬吠蔬蓠知客到,影随石径伴我行。旭日当空千里暖,微风轻拂半山晴。山川秀现多感慨,北望凝神忆都京。

  这些诗句当中最常见的字眼就是“北方”“北人”“北望”“都城”。相较于祖国东南的福建来说,金陵南京确是北方。每当建文帝忆起当年宫中的生活,文武百官俱在殿下等着自己励精图治的新政,而今昔日的燕王朱棣已经成为了号令天下之主,自己终日只能在乡间寺院藏身,境遇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两相对比,前半生竟像一场荒唐大梦,如此不真实、如此遥远,而他的一生,就像无字碑一样,“有字不能撰”,徒留佚名诗,“不见今时人,谁解后来意”(《雪峰志·题无字碑》)。(陈红桥)

  

  

  

[责任编辑:普燕]

向艳梅:一路走来不容易

  “我是不会放弃(奥运会)的。”4年前在最后时刻落选奥运会,让女子举重69公斤级选手向艳梅失落许久,却没有让她就此消沉。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